❷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曾设责任内阁。
❸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由总理(或首相)和若干部长(或大臣等)组成。
❹贵族妇女的居室。《北史·邢邵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
出处:语词卷 • N • nèi • 内
词条 | 内阁 |
释义 | 内阁 内阁(nèi ɡé) ❶古代中央官署名。《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鱼豢《魏略》:“兰台为外台,秘书为内阁,台、阁一也。”其后明成祖命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称为内阁。随内阁权位增高,入阁者变为尚书、侍郎等,掌宰相的职权。清代相沿,但实际权力下降,到军机处成立,成了传达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 ❷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曾设责任内阁。 ❸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由总理(或首相)和若干部长(或大臣等)组成。 ❹贵族妇女的居室。《北史·邢邵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 出处:语词卷 • N • nèi • 内 内阁 官署名。(1)明初废丞相,另设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命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以后,内阁权位渐高,入阁者多为尚书、侍郎,实际掌握宰相权力。清代相沿,内阁有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大学士,因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参预机务者多由皇帝指定委任,不一定是内阁成员,其职权逐渐低落。惟军机处成立后,成为传达谕旨、公布文告的机构。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参见“大学士”。(2)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内阁 一些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名称和组织形式。cabinet一词源于法语,有“内室”、“密议室”之意。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虽然近代许多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都采用内阁这一名称,但由于各国政体的不同,因而各国内阁形式多样,所处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力也各异。一般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几个政党所组成。内阁首脑称“总理”或“首相”;阁员为部长或大臣。有些国家(如英国),内阁只包括若干重要部门的部长(大臣),不包括所有的部长(大臣)。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外国政治制度 内阁 官署名。 ❶明初加强专制统治,废丞相,另设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命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以后,内阁权位渐高,入阁者多为尚书、侍郎,实际掌握宰相权力。清代相沿,内阁有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大学士,但因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参预重要政务的人多由皇帝指定委任,不一定是内阁成员,内阁职权逐渐低落。到军机处成立后,成为传达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官署。参见“大学士”。 ❷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北洋政府时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制度 • 古 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