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艺 术
词条 | 自然主义 |
释义 |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 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作为比较自觉的文艺思潮和流派,于19世纪60年代形成。它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生活的典型概括,要求纯客观地描摹自然,照录物像,追求事物外在真实与琐碎细节,拒绝分析与评判。一般认为龚古尔兄弟是代表作家。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艺 术 自然主义 在哲学上,泛指认为自然是一切存在的总和的思想。从19世纪末起,逐渐形成一种哲学思潮,企图超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20世纪上半叶起开始在美国流行,后又传至欧洲。主要继承实证主义哲学的传统,认为自然是全部的实在,超自然的领域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无须借用超自然或非自然的力量。在现代各种自然主义中,较有影响的有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胡克的“自然主义”或“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塞拉斯的“进化的自然主义”、柯恩(Morris Cohen, 1880—1947)的“理性主义的自然主义”、内格尔(Ernest Nagel, 1901—1985)的“科学的自然主义”或“结构的自然主义”等。桑塔亚那的代表作《理性生活》也被认为是自然主义的经典。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流派 术语 • 实在主义 自然主义 现代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于19世纪60年代继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后形成。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轻视现实主义对生活的典型概括,要求单纯地描摹自然,照录物像,追求事物外在真实与琐碎细节,拒绝分析与评判,并企图用自然科学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社会。法国作家左拉将实证主义哲学引入艺术理论,提倡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生理学、遗传学、临床病理学、解剖学等原理去展示人的生物本性。认为人只能消极地受生活环境支配。某些作品描写下层人民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象,但无视社会发展规律,不能正确反映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生活发展的主要方面。一般认为法国龚古尔兄弟是代表作家。左拉的创作中既有自然主义成分,也有批判现实主义成分。 出处:外国文学卷 • 文学理论 • 文学思潮 自然主义 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作为比较自觉的文艺思潮和流派,于19世纪60年代继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后形成。它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生活的典型概括,要求单纯地描摹自然,照录物象,追求事物外在真实与琐碎细节,拒绝分析与评判,并企图用自然科学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社会。左拉将实证主义哲学引入艺术理论,提倡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生理学、遗传学、临床病理学、解剖学等原理去展示人的生物本性。认为人只能消极地受生活环境支配。某些作品描写下层人民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象,但无视社会发展规律,不能正确反映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生活发展的主要方面。一般认为龚古尔兄弟是代表作家。左拉的创作中既有自然主义成分,也有批判现实主义成分。 出处:中国文学卷 • 文艺理论 • 文学的发展过程 自然主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欧美的哲学思潮。认为自然就是全部实在,否定任何超自然的存在,主张用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认为人的心灵根植于自然,灵魂或精神只是人的自然行为的某些方面,而非自然之外的不朽实体。反对把心灵和物质看成两种独立存在的实体,认为存在着的只是作为一个整体而以各种不同方式(心理的、物理的)起作用的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心灵和物质只是为分析哲学问题所使用的名称而非独立的实体。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从自然本身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而不需要用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 出处:宗教卷 • 宗教学 • 学说、思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