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水名。发源今河北赞皇西南,东流经高邑南,至宁晋南,注入泜水。《汉书·地理志》、《说文·水部》作“济”,他书或作“济”,或作“泲”。或以为《诗·邶风·泉水》“出宿于泲”,即此。
❸见“济济”。 另见jì。
出处:语词卷 • J • jǐ • 济
词条 | 济 |
释义 | 济 济〔濟〕(jǐ) ❶济水,古四渎之一。《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说文·水部》作“泲”,他书皆作“济”。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这是河北部分;下文又云“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这是河南部分。 ❷水名。发源今河北赞皇西南,东流经高邑南,至宁晋南,注入泜水。《汉书·地理志》、《说文·水部》作“济”,他书或作“济”,或作“泲”。或以为《诗·邶风·泉水》“出宿于泲”,即此。 ❸见“济济”。 另见jì。 出处:语词卷 • J • jǐ • 济 济〔濟〕(jì) ❶渡。如:同舟共济。《左传·成公十六年》:“晋师济河。”亦指渡头。《诗·邶风·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❷救济;帮助。如:济困扶危。《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❸有益;有利。如:无济于事。《易·系辞下》:“万民以济。” ❹成功。《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 ❺中用;顶事。用于否定。如:精力不济;老了,身体不济了。 ❻停止。《淮南子·天文训》:“大风济。”高诱注:“济,止也。” 另见jǐ。 出处:语词卷 • J • jì • 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