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历史事项
词条 | 康斯坦茨公会议 |
释义 | 康斯坦茨公会议 康斯坦茨公会议 天主教会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411—1437年在位)的指使下,1414—1418年在德意志南部城市康斯坦茨(Konstanz)举行的会议。旨在结束天主教会大分裂和加紧对付胡斯运动。会议期间焚毁威克里夫的著作及其遗骸,又诱骗胡斯到会受审,并于1415年7月6日处以火刑。1415年会议决定废黜约翰二十三世和本笃十三世(Benedictus ⅩⅢ,1394—1423年在位),第三个教皇格列高利十二世(Gregorius Ⅻ,1406—1415年在位)辞职。结束三个教皇鼎立的局面。1417年11月选举奥东·柯洛纳(Oddone Colonna)为教皇,称马丁五世(Martinus Ⅴ,1417—1431年在位)。会议曾表示要对天主教会进行若干改革,以图挽回教会名声。因各派互不相让而无结果,仅宣布公会议为教会最高机关,位于教皇之上,教皇必须服从公会议的决议。但此决议在1460年被教皇斥为“异端邪说”。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历史事项 康斯坦茨公会议 天主教公会议。1414—141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孟指使下在康斯坦茨城(Konstanz,在今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境内)召开,旨在联合天主教会各派势力,反对捷克胡斯运动,并解决天主教会大分裂等问题。其间诱骗胡斯到会受审并加以杀害。1417年,会议选出新教皇,从而结束了3个教皇鼎立的局面。会议表示要对天主教会作些“改革”,以挽回教廷名声,因各派互不相让而无果,仅宣布公会议为教会最高机关,位于教皇之上,但此决议在1460年被教皇斥为“异端邪说”。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中世纪史 • 德国中世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