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外国经济思想史 • 概念
词条 | 维也纳学派 |
释义 | 维也纳学派 维也纳学派 见“奥国学派”。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外国经济思想史 • 概念 维也纳学派 亦称“维也纳小组”。倡导并宣传逻辑实证主义的学派。1922年石里克在维也纳大学主持哲学讲座后开始形成,1929年发表《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小组》后正式确立。参加者有卡尔纳普、韩恩、纽拉特、哥德尔等。逻辑实证主义在其他国家的代表,如英国的艾耶尔等,也与之合作。1930—1940年在莱比锡出版《认识》杂志。1929—1938年间,曾在巴黎、布拉格等地举行多次国际会议。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维也纳小组的名称已不再存在,但其影响并未消失。在美国莫里斯等的帮助下,1938年起在美国出版《统一科学国际百科全书》与《统一科学丛刊》,继续从事逻辑实证主义的宣传。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流派 术语 • 分析哲学 维也纳学派 20世纪初形成的宗教人类学学派,主要由维也纳天主教学者组成,代表人物有施密特、科佩斯、舍贝斯塔、格辛达等。1906年创办的《人类》杂志,是传播该学派思想的主要刊物。施密特及其追随者强调时间因素和文化层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提出文化圈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在文化圈的起源问题上,认为文化要素只有在自身文化圈内才能得到解释,在这种解释过程中,最古老的文化形式最具重要性。把世界上的文化依次划分为以采集-狩猎为特征的原始文化圈、以种植为特征的第一文化圈、以象形文字为特征的第二文化圈和以拼音文字为特征的第三文化圈,并以这一文化圈系列支持原始一神论理论,提出与进化论相反的“退化论”宗教发展模式:在原始文化圈中,至高神信仰占统治地位,这是原始一神论;在第一文化圈中,出现精灵、巫术、图腾信仰,这些信仰窒息了一神论;在后面更高的文化圈中,出现多神论信仰。 出处:宗教卷 • 宗教学 • 学派、机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