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外国伦理思想史
词条 | 弗洛伊德主义道德理论 |
释义 | 弗洛伊德主义道德理论 弗洛伊德主义道德理论 亦称“精神分析伦理学”。一种以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的伦理学说和流派。20世纪20年代后形成。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赖希、马尔库塞、弗罗姆等。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理想确立道德标准,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后继者却片面地发展了其性本能的理论。赖希认为现代社会是性压抑的社会。马尔库塞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病态社会”,提出“意识革命”和“本能革命”,要使人的“性本能彻底解放”。弗罗姆则从性格研究上为伦理学建立基础。认为买卖型人格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堕落,只有自创性性格才真正恢复了人的本性。 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外国伦理思想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