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师培
释义
刘师培
刘师培1884—1919  清末民国初学者、文学家。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在上海晤章炳麟,赞成“光复”,改名光汉,撰《攘书》。后任《警钟日报》、《国粹学报》撰述。光绪三十三年赴日本,入同盟会,又创办《天义报》等,宣传无政府主义。光绪三十五年入两江总督端方幕,背叛革命。民国四年(1915年),加入筹安会,助袁世凯行帝制,任署理参政院参政。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通经术,家传文字训诂之学,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擅骈文,风格雄丽。亦工诗,气韵深稳。有《刘申叔先生遗书》,包括诗文集《左庵集》。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清代作家
刘师培1884—1919  中国学者。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在上海晤章炳麟,赞成“光复”,改名光汉,撰《攘书》。后任《警钟日报》《国粹学报》撰述。1907年赴日本,入同盟会,又创办《天义报》等,宣传无政府主义。1909年入端方(1861—1911)幕。辛亥革命后,加入筹安会,助袁世凯(1859—1916)行帝制,任署理参政院参政。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家传文字训诂之学,宗古文经。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又擅骈文。近人辑有《刘申叔先生遗书》,凡七十四种。
出处:哲学卷 • 经 学 史 • 人 物
刘师培1884—1919  近现代学者、语言学家。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清光绪举人。先后主讲安徽公学、两江优级师范、四川国学院。1903年在上海晤章炳麟,赞成“光复”,改名光汉,撰《攘书》。后任《警钟日报》、《国粹学报》撰述。1907年赴日本,入同盟会,又创办《天义报》等,宣传无政府主义。辛亥革命后,加入筹安会,助袁世凯行帝制,任署理参政院参政。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家传文字训诂之学,宗古文经,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近人辑有《刘申叔先生遗书》,凡七十四种。
出处:语言学卷 • 语言学人物
刘师培1884—1919  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学者。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1903年在上海晤章炳麟,赞成“光复”,改名光汉,撰《攘书》。后任《警钟日报》、《国粹学报》撰述。1907年赴日本,入同盟会,又创办《天义报》等,宣传无政府主义。1909年入端方幕。辛亥革命后,加入筹安会,助袁世凯行帝制,任署理参政院参政。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思想上既提倡国粹,又主张西化,崇尚自由,反对一切强权和国家。近人辑有《刘申叔先生遗书》凡七十四种,现有《刘师培文选》行世。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刘师培1884—1919  清末民初学者。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1903年在上海晤章炳麟,赞成“光复”,改名光汉,撰《攘书》。后任《警钟日报》、《国粹学报》撰述。1907年赴日本,入中国同盟会,创办《天义报》等,宣传无政府主义。1909年入端方幕。辛亥革命后,追随杨度,加入筹安会,助袁世凯行帝制,任署理参政院参政。1917年在北京大学任教。1919年参加组织国故月刊社,刊行《国故月刊》,对抗新文化运动。家传文字训诂之学,宗古文经。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又擅骈文。近人辑有《刘申叔先生遗书》,凡七十四种。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刘师培1884—1919  中国学者。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在上海晤章炳麟,赞成“光复”,改名光汉,撰《攘书》。后任《警钟日报》《国粹学报》撰述。1907年赴日本,入同盟会,又创办《天义报》等,宣传无政府主义。1909年入端方(1861—1911)幕。辛亥革命后,加入筹安会,助袁世凯(1859—1916)行帝制,任署理参政院参政。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家传文字训诂之学,宗古文经。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又擅骈文。近人辑有《刘申叔先生遗书》,凡七十四种。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3: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