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会议、路线、政策 • 路线、政策
词条 | 张国焘分裂主义 |
释义 | 张国焘分裂主义 张国焘分裂主义 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主张和活动。1935年6月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于四川懋功(今小金)会师后,在红四方面军担任领导工作的张国焘,反对中共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主张红军南下川康藏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并公然向党争权,提出由他担任中革军委主席,有“独断决行”的大权,遭到中央拒绝。为照顾红军团结,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9月俄界会议后,中共中央率领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10月胜利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张国焘坚持分裂主义错误,擅自率领一部分红军南下。同年10月在卓木碉(今马尔康县足木脚)另立党的“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团中央”,公开分裂党和红军,使红四方面军受到重大损失。在中共中央以及南下的朱德、刘伯承等坚决斗争下,在南下部队强烈要求下,张国焘被迫于1936年6月宣布取消他另立的“中央”。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经过朱德、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的斗争,张国焘不得不同意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和宁夏将台堡胜利会师。1937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延安会议,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反党行为作了系统的批判,并作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会议、路线、政策 • 路线、政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