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C • chuànɡ • 创
词条 | 创新 |
释义 | 创新 创新(chuànɡ xīn) 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如:创新精神。《南史·宋世祖殷淑仪传》:“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 出处:语词卷 • C • chuànɡ • 创 创新 ❶泛指以新事物的构想的产生为起点、以新事物成为现实并实现预定目的为终点的创造过程。 ❷特指以新产品、新过程或新服务的构想的产生为起点,以新产品、新过程或新服务的商业化为终点的过程。所谓商业化指新产品或新服务被市场接受,新过程在生产中得到实际应用。也包括对原有产品、原有过程或原有服务的修改和改进并使之商业化。 ❸前述过程的产出——商业化的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 出处:管理学卷 • 技术创新管理 • 技术创新 创新 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人类自觉能动性的集中体现。1912年熊彼特首先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创新理论。认为经济之所以不断发展,是由于在经济体系中不断地引入创新,指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特点是:创新遵循知识生产与应用的线性模式,并把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创新区分开来;企业是实现创新的唯一主体。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人们对创新有了更广义的理解,创新逐渐包括技术创新、社会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德鲁克(Peter Drucker,1909—2005)指出技术创新是在自然界中为某种自然物找到新的应用,并赋予新的经济价值;社会创新是在经济与社会中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取得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伦德华尔(B. A. Lundvall)认为,创新还应包括新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创新。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一步提出:“创新包括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和商业的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统计手册》)在R&D学界中还用创新描述科学技术创造性,即所谓科技创新。江泽民把创新视作由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构成的创新体系。创新具有实践性、超越性、不确定性等基本特征。人类正是通过不断创新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和有所前进。 出处:哲学卷 • 科学技术哲学 • 术语 学说 • 技术哲学 创新 美国默顿越轨理论中的概念。个人适应“文化所诱发的过高愿望同阻止这些愿望实现的社会结构性障碍之间”的断裂所采取的五种方式之一。即接受社会倡导的目标,而拒绝采用制度化手段。易成为犯罪行为。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史 • 理论 术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