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X • xínɡ • 形
词条 | 形而上 |
释义 | 形而上 形而上(xínɡ ér shànɡ) 与“形而下”相对。形而上,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形而下,指有形的或已成形体的东西。《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李鼎祚集解引崔憬曰:“妙理之用以扶其体,则是道也”,“体为形之下,谓之为器也”。认为形而上为用、为道,形而下为形质、为体、为器,形而上不离形而下。孔颖达正义提出,形而上为无体无形者,形而下为有质有形者。朱熹《答黄道夫》:“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把未成形质的看做“形而上”,而把已成形质的看做“形而下”。 出处:语词卷 • X • xínɡ • 形 形而上 与“形而下”相对。形而上,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形而下,指有形的或已成形体的东西。《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唐崔憬言:“妙理之用以扶其体,则是道也”,“体为形之下,谓之为器也”。认为形而上为用、为道,形而下为形质、为体、为器,形而上不离形而下。唐孔颖达《周易正义·系辞上》提出,形而上为无体无形者,形而下为有质有形者。南宋朱熹认为:“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清戴震提出另一解释:“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孟子字义疏证·天道》)把未成形质的看做“形而上”,而把已成形质的看作“形而下”。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