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宝带桥
释义
宝带桥
宝带桥  位于江苏苏州葑门东南约6千米处,傍运河西侧,跨澹台湖口,为联拱石桥。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四年(816—819),因州吏王仲舒捐宝带助资而得名。全桥53孔,长约249.8米,宽4.1米,其中北起第14、16孔跨径6.5米,第15孔跨径7.45米,其余孔跨径平均4.6米,北堍长23.8米,南堍长43.08米,计入桥堍全长约317米。桥位处地基软弱,桥基采用直径0.15~0.20米木桩,每墩60根,桩头用块石嵌紧,上建窄条石墩,宽1.5米,长5.5米,北起第27墩为双倍厚度的单向推力墩。桥下可通航,其中第14~16孔可通大船,第13~17孔桥面隆起形成弓形曲线,其余为平坡。桥两端各有石狮一对,另有石塔和石亭等文物。该桥在宋、明、清代都经修葺或重建,抗日战争期间南端六孔被日军炸毁,1956年修复,并对桥面和桥堍进行了修缮,将坠入河中的狮子打捞安装就位。
出处:交通卷 • 公路交通 • 公路交通史 • 工具与设施
宝带桥  亦称“小长桥”。位于江苏苏州东南、葑门外大运河西侧澹台湖口。古石拱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现式为明正统七年(1442年)重建。抗日战争初期,南端一段曾被日军炸毁,1956年修复。形如宝带而得名。全桥53孔,总长近317米,桥宽4.1米。第15孔为全桥最高点。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桥 梁
宝带桥  亦称“长桥”。中国古代多孔石拱桥。在今江苏苏州东南葑门外运河西侧澹台湖口。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现存者系1872年所重建。桥长约316.8米,宽4.1米,53孔,孔径大小不等,中间有三孔隆起便于通行船只。拱圈皆呈半圆形,既合于经济原则,又使整个桥身变化多姿。桥堍呈喇叭形,两端原各有石狮一对,现仅存北端一只。北端还有碑亭和石塔各一座。桥以长度闻名,由于建在湖口,远望如长龙卧踞,又似玉带浮水,显得秀丽精巧。
出处:美术卷 • 建筑艺术 • 作品 • 中国
宝带桥  亦称“长桥”。在江苏省苏州市葑门外约3千米处,跨运河和澹台湖口。全长316.8米,53个孔。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相传唐刺史王仲舒捐宝带助资创建,且形似宝带,故名。几经毁修,现桥系清代重建,雄伟壮丽。抗日战争初期,南端一段被日军炸毁,1956年修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江苏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