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B • běi • 北
词条 | 北魏 |
释义 | 北魏 北魏(běi wèi)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年,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见“南北朝”。 出处:语词卷 • B • běi • 北 北魏 朝代名。北朝之一。公元4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珪于386年重建代国,称王,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亦称后魏、拓跋魏、元魏。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旋即称帝。陆续并吞后燕、夏、北燕、北凉,439年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后改姓元。疆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境初以黄河为界,其后逐渐扩展至秦岭、淮河,跨有淮南地。534年分裂为东、西魏。后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珪建魏到557年初西魏亡,共历十八帝,一百七十一年。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古部落、古国、朝代 北魏 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一。鲜卑拓跋氏所建。公元4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珪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称王,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亦称“后魏”、“拓跋魏”、“元魏”。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旋即称帝。遂广泛招纳人才,起用汉族士人,效法中原王朝,制定典章制度,劝课农桑,兴办学校,巩固统治。后陆续并吞后燕、夏、北燕、北凉,439年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后改姓元。疆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境初以黄河为界,其后逐渐扩展至秦岭、淮河,跨有淮南地。534年,分裂为东、西魏。后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珪建魏到557年初西魏亡,共历十八帝,一百七十一年。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北方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