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鹘 |
释义 | huihu 回鹘(卷名:民族) 中国北方与西北古代民族名,兼汗国、王国、王朝名。原为铁勒(从北魏到隋唐)的一部,为九姓铁勒之一。其先世可追溯至丁零(汉魏时期)或狄(春秋前)。北魏初出现于漠北的敕勒(即丁零,近边汉人称为高车)各部中有袁纥(十姓回纥)氏,隋代铁勒(丁零的异译)中有韦纥(韦和回,古音相近)氏,二者系同名异译,都是唐代回纥的前身。据《通鉴》系年,唐贞元四年(788)回纥可汗与唐朝的文书,请改称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 6世纪中叶,突厥人以阿尔泰山为中心兴起,旋分为东、西突厥;当时以袁纥氏族为主的漠北铁勒即处在突厥贵族统治之下。隋朝大业年间(605~618),袁纥人利用西突厥被隋王朝打败的有利形势,团结土拉河以北其他铁勒部众,起而反抗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602~611在位),正式宣布其族名为回纥,并选出菩萨(约627~646在位)为最高军事首领“阙俟斤”(意为大首领)。 当时铁勒中另一大部落薛延陀刚从阿尔泰山西南麓迁回漠北,以鄂尔浑河为中心建立汗国。回纥菩萨附于薛延陀,而另在南面土拉河畔建立牙帐,自称“颉利发”(意为首领),于唐贞观三年(629)朝贡于唐朝。次年(630),薛延陀联合回纥,与唐军共攻灭东突厥。此时回纥仍为薛延陀属部,然亦与之分庭抗礼。 唐贞观二十年(646),菩萨死,子吐迷度(646~648在位)继位,于当年又助唐灭薛延陀,占有其地。公元656年回纥又动员5万骑助唐灭西突厥。从此回纥即跨有原来东、西突厥汗国的广大土地。 吐迷度帮助唐朝灭东突厥及薛延陀后,唐朝即以回纥住地置瀚海都督府,拜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都督府的都督,受燕然都护府管辖。7世纪后期,后突厥汗国兴起,回纥与其他铁勒各部复被后突厥汗国所征服。 8世纪40年代,后突厥统治阶级内部自相残杀。回纥人在其领袖骨力裴罗(吐迷度的第6代孙,744~747在位)领导下,团结内外各部落,又得到唐朝的帮助,终于清除了后突厥的残余势力,被各部落公推为骨咄禄毗伽可汗, 建立了回纥汗国。他继承了过去东、 西突厥的疆域,将牙帐从色楞格河迁到鄂尔浑河上游的喀喇巴喇哈逊(黑虎城)。唐朝封他为怀仁可汗、左骁卫员外大将军。自此,回纥游牧封建汗国(744~840)存在100年左右,和唐朝关系密切。政治上,汗室15世可汗,有11世都接受唐朝的封号;经济上,双方开展巨额的绢马贸易;唐朝皇帝多次把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双方结成姻亲;文化上,从唐朝内地传入摩尼教,成为回纥的国教,而萨满教随之衰落。回纥文字主要用突厥文,也使用粟特文。风俗习惯:遇丧事,有剺面的习俗;逢大典,则拜狼旗。 公元840年左右,因内乱和天灾疫疾,生产力破坏,为黠戛斯所破,回鹘汗国遂告崩溃。除一部分人南下附属唐朝外,其余15部由贵族庞特勒率领,分3支向西北迁徙,和西域原住的同族人(如乌护、契苾、拔悉蜜、葛逻禄、乌古斯、样磨等)相汇合,而先后建成高昌回鹘、河西回鹘(甘州回鹘)和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3个政权。 高昌回鹘是回鹘西迁、汇合后主要的一支,直到元代,它仍自认是回鹘的嫡系。其疆域东至哈蜜乌纳格什河,西通天山西部,南接酒泉,北达天山北麓。首府设在喀喇和卓,第二首府设在天山北麓别失八里(即北庭),为贵族放牧及避暑的地方。生产上以经营定居农业为主。社会性质为初期农业封建社会,以封建农奴制为主,但已有一部分租佃关系。其王早期称阿萨兰汗(意为狮子王),较晚则称亦都护。地产麦子、棉花、葡萄。宗教信仰先信仰摩尼教,而后信仰佛教。文字主要用回鹘文。人好音乐游赏。 河西回鹘中主要的一支为甘州回鹘。到北宋初年,整个河西回鹘的势力,除甘、沙二州外,还分布到凉(今武威)、肃(今酒泉)、秦(今天水)三州以及贺兰山(时在西夏境内)、合罗川(今额济纳河,时在西夏境内)等地。到明代,这一部分人称为撒里畏吾尔(黄头回鹘),一般即认为是今甘南裕固族的先民。 喀喇汗王朝系西迁来的回鹘人联合早已在西域的近族人葛逻禄和样磨,于10世纪中推翻以中亚布哈拉为首府的萨马尼王朝而建立起来的。首府为八拉沙衮,第二首府设在新疆喀什。始祖沙兔克布格拉汗(942~955)首先信仰伊斯兰教,其子喀喇汗继位后不久征服和田(11世纪初),使王朝全境伊斯兰化。王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北达巴尔喀什湖,西抵阿姆河,东面包括伊丽河,南抵喀什、和田。重要城市有八拉沙衮、费尔干及和田。王朝的社会,除小部分地区保存氏族贵族的土地所有制外,大部分地区如河中、喀什则推行封建采邑制,封建主用分成办法将采邑出租给农民耕种而收取土地税。王朝喀什、河中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建设都有长足的发展。名城喀什始终是王朝宗教和文化的中心。文化方面,王朝东部突厥语成为文学语言,并开创了伊斯兰突厥文学的新时期。著名的著作有11世纪中文学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写的古典押韵长诗《福乐智慧》和语言学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编的《突厥语词典》。 回鹘从公元9世纪中西迁后,和中原由各族建立的诸王朝仍然保持着密切关系。 政治上, 甘州回鹘对五代、北宋朝贡不绝;高昌回鹘曾同时为辽朝及北宋的属国;喀喇汗王朝并和田后对北宋仍认旧日的甥舅关系。经济上,当时西域各地的回鹘人因生产发达,每隔1或3年到辽朝贸易,辽朝在其上京专设有回鹘人的居留地(回鹘营);同五代、北宋交易巨量马匹的结果,曾刺激北宋金银价格上涨。文化上,高昌回鹘的佛教(小乘派)、喀喇汗王朝的哲学思想曾受北宋文化的影响;而回鹘文字母则被直接用以创造契丹小字(见契丹文)。 上述 3支回鹘封建政权在西域建立和存在了一百多至五百年之久,到12世纪开始离开历史舞台或趋于衰落。河西回鹘在1028~1036年中被西夏赵德明父子攻取,先成为西夏的属国;1227年西夏灭亡后又臣服于蒙古。喀喇汗王朝在12世纪30年代辽贵族耶律大石进入后,事实上已属于西辽;到1211年西辽先灭于乃蛮,1218年乃蛮也灭于蒙古。高昌回鹘在12世纪初因耶律大石西征假道,这时已成为西辽的属国,而后随着西辽的灭亡也臣属于蒙古。 回鹘著名的碑铭,在漠北时期有突厥文“磨延啜碑”(又名“葛勒可汗碑”),粟特文、突厥文、汉文三种文字的“九姓回鹘可汗碑”,最近发现了突厥文的“磨延啜第二碑”(又称“塔里亚特碑”);在西域时期,有回鹘文、汉文的“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回鹘文“土都木萨里造寺碑”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