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释义 xiantianxing kuanguanjie tuowei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卷名:现代医学)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
  因髋关节发育不良,而于小儿开始练习走路时逐渐发生的髋关节的半脱位或全脱位。其实患儿于出生时髋关节并无脱位,仅是构成关节的各部分如髋臼、股骨头或关节囊等发育不良。小儿开始行路和负重后,若上述结构的发育趋向正常,则不发生髋脱位,反之则髋脱位逐渐发生,在此时期采取措施,可防止脱位发生。新生儿中发生本病的约占 4~11‰。本病多见于中欧及南欧,患者多为女性,男女之比为 1:6,10%病例有家族史,以单侧者为多,左侧者多于右侧,可用手法整复或手术等方法治疗。
  病因  尚不清楚。有三种学说。①素因学说:认为本症患者髋臼与股骨头的发育都不正常,此种素因加上负重即可发生髋脱位。②发育障碍学说:胎儿髋部肌肉发育迟缓,但股骨的生长较快,因肌肉向后上方强力牵拉而造成脱位。③子宫内损伤学说:胎儿在宫内时,下肢屈曲、内收,此时在膝部稍加外力即可引起脱位。如胎儿在子宫内受伤、羊水过多、胎儿膝部受子宫壁压迫等均可造成脱位。
  病理  髋关节由髋骨中部外侧面的杯状凹陷──髋臼和股骨头连接而成,属杵臼关节。本病患者的髋臼发育程度差异很大,有的甚浅,与碟相似,有的很深,呈正常的杯状。无论其发育程度如何,髋臼的后缘、上缘或前上缘常过于平坦,不够突出,这种缺陷增加了髋臼的倾斜度。若股骨头长期脱位,髋臼内无股骨头的冲击作用,缺乏正常的生长刺激,因此发育异常,空臼内每有大量脂肪纤维组织充填,有时髋臼的轮廓呈三角形,有时股骨头韧带肥厚或太长,这些均可阻碍脱位的整复。股骨头脱出髋臼,因缺乏正常的生长刺激,骨骺的出现较晚,骺的形态也不规则,且向股骨颈的前方转移。年龄较长的患者,股骨头发育不良,较正常股骨头小,因常与髂骨翼摩擦而被挤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股骨颈与股骨干间所形成的前倾角增加,最大可达90%,本病与损伤性或病理性脱位不同,不论股骨头向哪个方向脱位或脱位的距离有多远,股骨头总是在关节囊内,随股骨头的移位,关节囊也被拉长,并会妨碍股骨头复位。髋臼关节软骨缘(关节盂唇)有稳定关节的作用,关节囊即附着于它的外缘。股骨头脱出后,由于股骨头的压迫和牵拉关节软骨缘的上缘向上翘起并向上移位。其下缘则因关节囊的牵拉而增生并向髋臼内生长,髋臼下缘的髋臼横韧带亦随之向上称位,形成一个索条,横于臼窝入口的下1/3而阻碍股骨头复位。沿股骨长轴走行的肌群,如内收肌、腘肌等发生短缩,此等短缩的肌群成为复位的主要障碍。此外如闭孔肌、股方肌和髂腰肌等延长、臀肌松弛,髂腰肌短缩,并可与关节囊粘连。
  font size="4" >症状  因脱位的程度和方向而异。半脱位期症状不明显,单侧脱位者,其两大腿内侧或臀部皮肤皱襞不对称,患侧皱襞加深或数目增多,患侧内收肌紧张,患肢外展受限。可听到奥尔托拉尼氏卡嗒音(大腿外展屈曲时听到卡嗒音,因股骨头在髋臼缘滑动而引起)。可凭X射线照片作出诊断。
  全脱位者症状明显,外观上患肢较短。单侧全脱位者,走路时若患侧着地,则身体向患侧倾斜。两侧脱位者,行走时身体向两侧交互倾斜,步态如鸭行。两侧大腿与臀部的皮肤皱襞不对称,患侧内收肌紧张,患腿外展受限,髋臼空虚,髂骨翼的前或后方可摸到脱位的股骨头,会阴部变宽。特伦德伦堡氏征(患者裸身直立,背向检查者,正常人提起一足时,支持体重的肢体侧骨盆抬高,而在先天性髋脱位,由于臀中肌软弱或麻痹,抬起健侧足时,体重由患侧支持,患侧骨盆不是抬高,而是下沉)阳性(图1)。双侧后方脱位的患者直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突,腰椎前突明显,腰背部凹陷(图2)。奥尔托拉尼氏试验阳性。X射线照片有助于确定诊断。
 


  治疗  治疗方法甚多,须根据病人年龄、脱位的程度、髋部组织的病理情况选择。治疗目的是使股骨头复位并恢复髋关节的功能。治疗越早,效果越佳。治疗方法包括手法结合支架或石膏裤外固定、外展尿枕或外展夹板法、骨牵引结合手术切开整复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