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K 改正
释义 K gaizheng
K 改正(卷名:天文学)
K-correction
  对于河外天体光谱因红移造成的歪曲在进行光度测量时须加的改正。红移使得从天体发出的波长为λ1的光谱线在观测处移至(1+z1,亦即从红移为z的天体到达观测者的波长为λ的光,发出时的波长为或者可表示为λ=(1+z1。原来发出时处在波长间隔λk1-λl1内的辐射,观测时便处在(1+z)(λk1-λl1)间隔内。通过观测天体的辐射流确定星等时,总是观测其某一特定波段范围内的辐射,以确定某一特定的星等。这样,在没有红移的情况下比较不同天体的这一特定视星等时,所比较的才是同一波段范围内的辐射。而当比较具有不同z的两个天体的同一特定视星等时,所比较的实际上是这两个天体的处在不同波段范围内的辐射。
  对于银河系天体,红移一般很小,它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于河外天体,红移一般较大,就要考虑红移对星等测量的影响。因为不同红移 z的天体的光谱受到不同的歪曲,所以在讨论热距离模数mbolMbol时,除要考虑星际消光改正项A外,还要再加上一改正项K,即K改正:
mbolMbol=mMKA

式中m-M是使用响应曲线为S(λ)的辐射接收系统所得到的距离模数观测值;K改正的单位为星等,数值为
   

其中第一项是由于红移后波段展宽而加上的改正;第二项是由于红移后波段频移而加上的改正。I(λ)是波长λ处的入射能流,是在相对于天体静止的坐标系内,并作了望远镜接收系统改正和大气消光改正的。
  由于不同类型天体的I(λ)函数形式不同,它们的K改正也不同。1936年,哈勃在假设I(λ)为黑体辐射的前提下,第一次计算了K改正。M.L.哈马逊等人引用斯特宾斯等的观测,在1956年首次给出了K改正的观测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