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朝鲜音乐
释义 Chaoxian yinyue
朝鲜音乐(卷名:音乐 舞蹈)
music of Korea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居住着单一的朝鲜族人民,他们能歌善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以本民族音乐为基础,吸收、融合了汉民族和印度、阿拉伯以及中国新疆地区的音乐文化,从而形成了曲调抒情委婉、节奏多属于三拍子体系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朝鲜音乐。
  朝鲜音乐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早在公元前,朝鲜半岛每年在播种与收割之后,就有饮酒歌舞祭祀鬼神的习俗,并已使用多弦乐器。朝鲜三国时期(4~7世纪),高句丽的王山岳根据中国的七弦琴制作了玄琴,并为之创作了百余首乐曲。朝鲜最有代表性的拨弦乐器伽倻琴也是这时所创制,著名音乐家于勒曾创作了12首伽倻琴曲,并将这一乐器传到了新罗。由于与中国的交往频繁以及吸收了中亚、西亚的乐器和音乐,使得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音乐都得到了发展。中国自隋唐起,高丽乐一直作为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之一;百济乐也成为唐代宫廷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新罗统一时期(669~936),设置了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音声署”,整理了传统的民族音乐,称为“乡乐”,以别于外来音乐。佛教音乐也在这时盛行起来。高丽时期(936~1392),将宫廷音乐按其来源分为雅乐(中国的宫廷音乐)、唐乐(中国、印度、中亚、西亚等国和地区的民间音乐)、乡乐(朝鲜固有的音乐)3种,合称“三部乐”,其中雅乐是1116年宋徽宗时赠送的大晟雅乐,作为高丽王朝宗庙祭祀之用。1188年,对雅乐进行了改革,在中间和结束部分加进了乡乐,遂形成高丽雅乐特有的风格。乡乐主要是歌曲,这时出现的歌曲有《西京别曲》、《青山别曲》、《双花店》等,一字数音,曲调华丽,成为以后朝鲜音乐的基础。李朝时期(1392~1910),在乐器的改革与创造、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以及新音乐形式的创造和采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1430年起,开始制订雅乐谱,特别是“井间谱”(一种用文字记录音高,以井字形的间隔表示时值的记谱法)的发明,有着重要意义。它使当时的乐曲能够留传至今。著名音乐家朴堧(1378~1458)根据中国的“三分损益法”,以律管确定音准,改革、制造了数十种乐器,确立了乐队编制,创作了大型合奏曲。1493年出版了成伣等编纂的有关朝鲜古代音乐的重要典籍《乐学轨范》(9卷3册),以图文详细记载了包括雅乐、唐乐和乡乐的朝鲜古代音乐的全部内容,成为流传至今的研究朝鲜古代音乐的一部最珍贵的文献。李朝后期,由于外敌入侵,雅乐渐衰,唐乐也为乡乐所融化吸收,两类乐器混合使用,并流传至民间,出现了由大笒、长笛、奚琴、杖鼓等乐器组成的所谓“三弦六角”的器乐重奏形式。1910年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朝鲜民族文化受到极大的摧残。30年代,随着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歌颂抗日斗争和游击队生活的革命歌曲得到发展。这类歌曲富有民谣传统,为以后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声乐创作开辟了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朝鲜分为南北两部分。建立于朝鲜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十分重视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并努力创造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新音乐,音乐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金元均的《爱国歌》、《金日成将军之歌》,朴汉奎的《游击队之歌》,咸弘根的《春耕谣》,李冕相的《闻庆岭》,金元均、赵吉锡的《我们跨上千里马向前飞驰》以及金玉成的大合唱《青山里田野大丰收》等,是朝鲜北部解放后各个时期出现的优秀作品。近年来,朝鲜音乐界着重于大型歌剧的创作和演出。朝鲜歌剧多为史诗性的,代表作品有《血海》、《卖花姑娘》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首都平壤设有国立音乐舞蹈大学。著名的艺术团体有国立艺术剧场、民族管弦乐团、国立交响乐团、国立歌剧院以及万寿台艺术团等。著名的作曲家有李冕相、金元均等。朝鲜政府不仅注意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大力开展音乐普及工作,各工厂、农村、学校普遍建立了各种业余艺术组织。
        
 


  在朝鲜南部,传统音乐与西洋音乐并存,并各有发展。国立音乐学院、汉城大学音乐学院以及国乐会等,都在进行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研究整理工作。著名的理论家有李惠求、张师勋等。自60年代以来,许多音乐家留学国外。国立交响乐团、汉城市立交响乐团、国立歌剧团、汉城歌剧团等演出活动频繁。从70年代起多次举办了朝鲜南部地区和汉城市的音乐节以及汉城国际现代音乐节,涌现了一批有名的音乐家,如作曲家尹伊桑和小提琴家郑京和等。
  朝鲜音乐的基本特征 
  器乐  朝鲜的民族乐器种类很多,除了文庙祭祀用的乐器来自中国的雅乐乐器外,宗庙和宴饮所用的乐器则大多为朝鲜固有的民间乐器。朝鲜民间乐器按传统的八音分类,其中丝弦乐器有伽倻琴、玄琴、奚琴等;竹管乐器有大笒、中笒、短箫等;金属乐器有洋琴、大金、小金、钲等;皮革乐器有大鼓、小鼓、手鼓、杖鼓等。这些乐器原先都是用于歌唱或舞蹈的伴奏,17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独立的器乐曲形式,《灵山会相》就是一首自17世纪保留至今的著名器乐合奏曲。“散调”是器乐的独奏形式,最著名的是19世纪末伽倻琴名手金昌祚创作的“伽倻琴散调”。杖鼓,又称长鼓,至今仍是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中使用最广泛的节奏乐器。
  声乐  在朝鲜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声乐艺术始终占主导地位。朝鲜人民中流传最广的是民间抒情歌谣和劳动歌谣,著名的如《阿里郎》、《桔梗谣》、《打麦歌》等。这类歌谣反映了朝鲜音乐性格的基本特征。“唱剧”是20世纪初在民间说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艺术,类似中国的戏曲。近年来,由于唱腔大量吸收其他音乐语汇,并加进了新创作的曲调及重唱、合唱、舞蹈场面等表演形式,伴奏也由2~3件乐器扩大为完整的管弦乐队,因此,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民族歌剧。代表作有《沈清传》、《春香传》等。
  调式  朝鲜音乐调式结构的基础是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其主要调式为平调和界面调。见下例:


  此外,在南道地方民谣中,常常出现界面调的二级音,形成六声音阶,不过二级音一般只作四度上行跳进和三级下行至二级,而不作二级至三级的半音上行。


  节奏  朝鲜语言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这种语音上的特点,与朝鲜音乐的三拍子倾向有明显关系。节奏在朝鲜音乐中称为“长短”,它是由杖鼓所演奏的节奏型构成乐曲的基本节奏,大部分乐曲由于加入杖鼓的节奏型而使得乐曲的节奏变得复杂。长短不仅指明节奏的规律性和节拍的规则,而且还含有速度的意思,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乐曲的性质。朝鲜音乐中最流行的拍子是慇、屼、惍、慃、嬋 等复拍子以及婰、庒等单拍子,也常有戸、峀、岼等混合拍子。其中三拍子系统在朝鲜音乐的“长短”中最具代表性。慇、屼、慃等拍子,也仍然以三拍子系统的特性来处理。如慇拍子中的抺.往往处理成:这使节奏组织等变得细致复杂,并且富有生气。又如下列3种“长短”都是屼,可是它们不仅内部节拍结构不同,连强调的重音位置也各不相同,但作为三拍子系统来处理这一点却是一致的:
 


  在曲调结构上,引向主音的下行二度进行和四度音程的跳进,是朝鲜音乐中最普遍的现象,已成为朝鲜音乐曲调进行中突出的标志之一。如下例:此外,环绕调式中心音作纵向的螺旋式的升降,也是朝鲜音乐曲调进行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下例:以二度和四度为基础的音调与螺旋式进行的有机结合,以及乐句的变化重复,使曲调进行优美委婉,表现出朝鲜音乐明显的抒情性、即兴性和舞蹈性。
 


  演唱  朝鲜音乐独特风格的形成,除了调式、曲调、节奏等乐曲结构上的基本要素外,与演唱方法也有一定关系。朝鲜的演唱方法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和悠久传统的唱法,它以滑音、喉音、假声、大颤音、小颤音以及头声弱音等多种独特的唱法来润饰曲调,加上某些微音程的出现,使曲调发生微妙的变化和情趣;有时为了强调内容和表达感情,将曲调中的个别音拉得很长,并赋予各种装饰,形成一种气息非常宽广的咏唱格式。这种加强感情表现的装饰唱法,是东方声乐艺术的特点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