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夷陵之战
释义 Yiling zhi Zhɑn
夷陵之战(卷名:军事)
  中国三国时期,吴军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境)一带挫败蜀军进攻的著名防御战。亦称猇亭之战。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袭夺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擒杀蜀将关羽。蜀章武元年(221),刘备不顾群臣反对,率军攻吴,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孙权向刘备求和不成,便一面与魏修好,一面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徐盛、韩当、孙桓等部 5万人拒蜀军;令平戎将军步骘领兵万人守益阳(今属湖南),防备武陵(今湖南常德地区)土著部族助蜀。当 4万蜀军进攻巫(今四川巫山)、秭归(今属湖北)时,陆逊针对蜀军势盛、求胜心切以及地形对己不利的情况,采取先让一步、集中兵力、相机决战的方略,令守将李异、刘阿率部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一带,据守有利地形,将几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疲惫蜀军。
  次年正月,刘备遣将军吴班、陈式督水军进入夷陵地区。二月,亲率诸将自秭归南渡,经崎岖山道,进至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一线连营,坐镇猇亭指挥;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诸军至夷陵北,与吴军相拒,兼防魏军袭击;派侍中马良进至武陵郡,争取土著部族支援。当刘备遣前部督张南围孙桓于夷道时,吴众将请派兵救援,陆逊深知孙桓得士众心,夷道城坚粮足,坚持不予分兵。蜀军频繁挑战,吴将又急欲迎击,陆逊说服众将,坚守不出。刘备遂埋伏8000蜀兵于山谷,派吴班在平地扎营,企图诱陆逊出战。陆逊识破其计,仍不与战。两军相持达半年之久。
  蜀军远道出师,速决不成,且营地分散,运输困难,兵疲意懈。时值暑热,刘备将水军移驻陆上,失去主动。闰六月,陆逊认为战机成熟,决定由防御转入反攻。先以火攻破蜀军一营,继令诸军乘势进攻,迫使刘备西退。张南闻讯,亦弃夷道北走,受朱然、孙桓南北夹击,战死。陆逊即令水军封锁江面、孙桓等扼守夷陵道,分割蜀军于大江南北,进而各个击破,火烧连营,克营40余。蜀军死伤惨重,将领杜路、刘宁投降,大督冯习被杀。刘备败退夷陵西北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歼蜀军数万。刘备领余部乘夜向西突围,后卫将军傅肜等被吴军斩杀。黄权因归路被吴军截断,率众投魏。刘备收集余部由秭归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次年四月病亡。


  夷陵之战,吴军后退诱敌,击其疲惫,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此后,蜀汉国力大损,孙吴也有北顾之忧,不得不继续联合抗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