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奇蹄目
释义 jiti mu
奇蹄目(卷名:生物学)
Perissodactyla
  哺乳纲的1目,因趾数多为单数而得名。无锁骨,股骨具第3转子;前后肢轴均通过第3趾支持体重。现生种牙齿数36~44枚;具散漫状蜕膜胎盘和双角子宫;乳头鼠鼷位;睾丸降于阴囊或无阴囊;胃简单;盲肠大并呈囊状;体长200~400厘米,体重 200~3000千克。奇蹄目下分马形亚目和貘形亚目,包括灭绝的类型在内,共有10多个科。现在只有马科、貘科和犀牛科3科7属17种。
  在第三纪初期,多数奇蹄类是小型动物,最古类型的前肢各有4趾,后肢均为3趾。在各地发现的中、上新统的三趾马化石,四肢两旁的侧趾逐渐缩小,而现存马科动物的四肢侧趾甚至消失,第 3趾高度发达,同时四肢也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和胫骨特别延长,这反映出马科动物的远祖从适应森林泥土跃行到逐渐适应草原奔驰的过程。
  貘形类是最古老的奇蹄类,在系统上和犀类比较近。现生貘在骨骼和牙齿的基本构造上还保留着第三纪初期的许多原始性质,如前足4趾,后足3趾,四肢粗短等。
  犀类化石在奇蹄目中种类最多,分支最复杂,分布亦广。原始类型前肢4趾,后肢5趾;后期犀类前肢4~3趾;头骨延长并增大;前臼齿臼齿化,高冠;门齿从有到无。现存犀类种类已很少,仍保留着一些原始特征,如有的尚存上、下门齿,头骨细长,臼齿次高冠或次低冠;具独角或双角。
  奇蹄目的现生马类栖居草原和荒漠,活动于多山地带或高原的开阔地区,有的耐干热,有的耐干寒;貘类多栖息在热带丛林及水源充足的沼泽地区;现代犀类多栖息于闷热而潮湿的森林、丛林或芦苇丛中。
  现存马类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在亚洲可达北纬50多度,计有2属8种。貘类见于亚洲南部和美洲,现生者仅1属4种。犀类现在仅分布在亚洲和非洲,计4属5种。
  奇蹄类除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外,在动物园展出中亦占重要地位,其中犀牛类又是珍贵的药用资源动物。某些野生马类还可与同类的家畜杂交,供改良育种的科学实验用。各国已采取措施,积极保护这类珍稀动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