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沙漠化
释义 shamohua
沙漠化(卷名:环境科学)
desertification
  干旱、半干旱地区(包括一部分半湿润地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使绿色原野逐步变成类似沙漠的景观。沙漠化的结果产生沙漠化的土地。
  现状和发展趋势  地球上受到沙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有 38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亚洲占 32.5%,非洲占27.9%,澳大利亚占16.5%,北美和中美洲占11.6%,南美洲占8.9%,欧洲占2.6%。中国沙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东部等地的半干旱草原地带,新疆、甘肃和内蒙西部的沙漠地带的外围,在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形成一条不连续的弧形地带。其中沙漠化现象较严重的是:西北的乌鞘岭、贺兰山以东,中蒙国界线以南地区;华北的长城以北地区;东北的嫩江下游和白城以西地区。
  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的现象,它在不停地发生和发展着。历史上形成的沙漠有的在继续发展,加上现代的沙漠化,使遭受沙漠化破坏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近年来,全世界每年约有 600万公顷土地发生沙漠化。沙漠化问题涉及的范围广泛,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原因  产生沙漠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有干旱(基本条件)、地表形成的松散砂质沉积物(物质基础)、大风的吹扬(动力)等;人为因素有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植被破坏,导致风沙活动加剧和沙丘的形成,沙漠化景观开始出现和发展。沙漠化的过程包括发生、发展和形成三个阶段。发生阶段(初期阶段)是潜在性的沙漠化,仅存在发生沙漠化的基本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并形成松散的流沙沉积等;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已经被破坏,出现风蚀、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着风沙活动的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形成阶段是地表广泛分布着密集的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50%以上。
  类型  各个地区的环境条件和人类的活动情况不同,形成的沙漠化类型也不同。如沙丘侵入型的沙漠化是在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而成的,主要分布在大沙漠的外围。已固沙丘活化型的沙漠化是固定沙丘的植被遭破坏,而重新发生流沙的沙漠化现象。干旱地区河流沿岸的沙漠化是由于灌溉水源的断绝或河流改道形成的,其特点是沿河道走向形成带状的流沙,并有古河床的痕迹。由于草原和荒漠草原过度垦殖,植被遭到破坏而形成的草原沙漠化则以片状流沙和密集流沙,并与固定、半固定的沙丘相互交错的沙堆分布为特征。由过度放牧而形成的退化草原型沙漠化,多在井泉周围呈环状分布,地表被风蚀、粗化,出现斑点状流沙,在沙源多的条件下,可以发展成片状流沙和沙丘的景观。由工程建设引起的沙漠化,分布面积较小,特点是植被迅速被破坏,地面粗沙细石盖层消失,下伏细沙裸露并为风力吹扬,逐步形成流动沙丘。
  危害  主要是破坏土地资源,使可供农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造成农牧生产能力降低和生物生产量下降。
  防治  从因地制宜和因害设防的原则出发,沙漠化的防治途径是:①在干旱地区要以流域为生态单位进行规划。根据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适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②对已经发生沙漠化的地区,按不同的自然特征采取防治措施,如对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的沙漠化土地,要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保护现有植被或限定载畜量和采取分区轮牧等措施。对已形成的流动沙丘采用丘间营造片林,沙丘上栽种固沙植物等方法固定沙丘。对草原地带内现有的旱作农田,须采取扩大林牧比重、建立护田林网(包括片林、人工饲草地)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并禁止逾越旱作农业界线进行开垦。对风蚀或沙埋严重的波状缓丘的顶部和斜坡等地段要退耕还林或营造片林。在水土条件较好的滩川地要营造乔灌结合的小林网。对于干旱荒漠地带遭受沙漠化危害的地区,可以采取绿洲边缘营造乔灌结合的防沙林带,绿洲内部营造窄林带小林网的护田林和绿洲外围封沙育草保护植被相结合的防护体系。对侵入绿洲的流动沙丘,可采用丘表设置沙障,障内栽固沙植物和丘间营造片林相结合的措施固定流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