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意志帝国 |
释义 | Deyizhi Diguo 德意志帝国(卷名:外国历史) German Empire 以普鲁士王国为中心,通过王朝战争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的德意志联邦国家。1871年 1月18日成立;包括22个德意志邦、 3个自由市(汉堡、不来梅、吕贝克)及帝国行省阿尔萨斯-洛林。首任帝国宰相为O.von俾斯麦。1919年11月,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帝国崩溃。 帝国的成立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1848年,德意志各地爆发三月革命,但遭到镇压。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见彩图) 国家制度 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德意志的统一道路决定了国家的君主主义、容克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征。1871年 4月16日通过的帝国宪法,宣告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国家。帝国元首是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有任命宰相和高级官吏、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的权力,同时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担任,只对皇帝负责。立法权属帝国国会和联邦议会,后者由各邦政府任命的58名代表组成,普鲁士在议会中占有决定性票数,可以否决帝国国会通过的议案。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其预算权和立法权受联邦议会制约。帝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皇帝和宰相,容克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 经济 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扫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19世纪70年代,帝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法案,如银行法、统一货币法、专利权法、统一关税法、统一度量衡法等。后来通过普法战争,从法国掠得50亿金法郎的战争赔款、阿尔萨斯-洛林的铁矿和钾矿,以及接受和应用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使帝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初以及1890~1893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工业和银行业的集中,9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不久,重工业生产超过英国,占欧洲第一位。 内外政策 德意志帝国前期,内外政策的实际制订者是俾斯麦。其内政的出发点是维护普鲁士和容克的特权,照顾大资产阶级的利益。1872年开始的反天主教会的文化斗争,1878年公布的《社会党人法》,1879年采取的高额保护关税政策,都是以此为目的。外交政策是以争霸欧洲大陆为目标的“大陆政策”,为此1873年恢复德、俄、奥三皇同盟,1882年订立德、奥、意三国同盟(1882)。1888年威廉一世去世,其子腓特烈三世仅在位99天即病逝。其孙威廉二世即位后于1890年将俾斯麦解职,以加强自己的决策权。90年代后期,资产阶级同容克之间进一步融合,对外积极扩军备战,赤裸裸地宣扬侵略、扩张、强权和殖民主义,推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瓜分世界。20世纪初,国内矛盾加剧,与英、俄、法等老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激化,终于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在战争中失败,1918年的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德意志帝国终结。 工人运动的发展 国家的统一为德国工人运动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由A.倍倍尔和W.李卜克内西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发展成为德国无产阶级的领导力量。1875年又同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合并,在 5月22~27日的哥达合并大会上通过《哥达纲领》,尽管这一纲领是机会主义的,但在实际运动中形成了全国工人运动的统一,开始了无产阶级反对容克-资产阶级国家的革命斗争。80年代后,德国工人运动已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先锋和典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