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痛经
释义 tongjing
痛经(卷名:现代医学)
dysmenorrhea
  妇女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发生下腹疼痛,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现象,是妇科常见的症状之一。痛经有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前者指不伴有生殖器明显器质性病变月经期疼痛,又称功能性痛经,多因精神或体质因素引起,常见于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的妇女,往往生育后缓解或消失。后者指生殖器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粘膜下肌瘤等)引起者,多见于20岁以后的妇女。
  病因和发病机理  原发性痛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精神因素 妇女在经期可出现下腹坠胀不适,偶而也有痉挛性疼痛,这是正常现象。但有些妇女易精神紧张,恐惧、痛阈低,对疼痛特别敏感以致不能耐受月经时的下腹不适,表现为痛经。②体质差、健康不佳或伴慢性病。③某些妇科情况:如宫颈口继发性狭窄、子宫过度屈曲等,经血不易排出,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导致痛经。④子宫肌肉发育不良,引起子宫的不协调收缩。⑤月经期子宫内膜呈片状脱落,不易排出,引致剧痛难忍,称为膜样痛经。
  继发性痛经则因生殖器器质性病变如盆腔炎、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导致。
  发病机理  尚不十分清楚。多认为与前列腺素分泌有关。痛经多发生于有排卵的月经周期。排卵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分泌期子宫内膜能合成较多的前列腺素F2α(PGF2α),月经期PGF2α达最高峰。子宫内膜坏死剥脱,释放出多量的PGF2α,PGF2α刺激子宫肌肉收缩, 甚至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疼痛。PGF2α进入血循环后,可促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子宫内膜脱落后,PGF2α随之排出体外,血循环中的PGF2α也被靶器官吸收破坏,故痛经症状于数小时后可缓解。继发性痛经可因粘连、充血或子宫收缩等有关。
  临床表现  原发性痛经多发生在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已感疼痛,月经来潮后疼痛逐渐加剧,历时数小时,偶持续2~3日。疼痛可为阵发性痉挛样绞痛放射至肛门部或腰部。可伴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痛剧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甚至昏厥。膜样痛经患者常主诉在月经第3~4 天时疼痛最甚,当膜状物排出后疼痛即缓解消失。继发性痛经患者既往无痛经,痛经症状随其他妇科病的表现而出现,随着膜状物的排出,疼痛即缓解并消失。
  诊断  根据病史和症状,妇科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疾病,即可诊断为原发性痛经。若发现生殖器的明显器质性疾病,则应考虑继发性痛经。盆腔充气造影、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腹腔镜检查等为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防治  普及月经生理知识,帮助年轻妇女消除顾虑,减轻紧张情绪;加强营养,改善体质;治疗慢性病等都是防治痛经的关键。
  痛经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例如局部保暖,给止痛药物或弱镇静药、抗痉挛药等。一般不宜用吗啡类药物,以免上瘾。痛经多发生在有排卵的月经,故可用小剂量雌激素周期治疗(如己烯雌酚lmg每晚一次,自月经第6天起用,共用20天,重复3个周期)以抑制排卵。投以小剂量雄激素,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也可减轻疼痛。口服避孕药既可调整月经,又可治疗痛经。原发性痛经又可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消炎痛、乙酰水杨酸、氟灭酸、甲灭酸等,在月经开始时或疼痛刚发作时应用。对继发性痛经主要应先治原发疾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