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神户
释义 Shehu
神户(卷名:世界地理)
K挻be
  日本著名国际贸易港和工业中心,兵库县首府。在本州岛西南,大阪湾北岸。面积 542.8平方公里。人口140万(1986),居民中多外国侨民,也是在日本的华侨和华人最多的城市。市内多山。北有六甲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932米;南部沿海为河流冲积扇,有零星台地。气候冬温夏热。年平均气温15.6℃,1月4.8℃,8月27.2℃,年降水量1385毫米,6~7月降水较多,7月梅雨期多暴雨。
  原为渔村,因港湾条件优良,并靠近经济中心大阪而发展为以海运为主的港口城市。公元8世纪,即同中国、朝鲜进行贸易与文化交流,成为西日本海上交通门户。12世纪称为“兵库之津”,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成为兵库地区物资集散地,商业繁荣。1867年“兵库港”开港,1872年设立海关,改称“神户港”。1874年大阪—神户间修建东海道铁路干线,加速了城市的发展。1889年设市,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3.4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神户的旧凑川三角洲、兵库冲积地、茸合的大野滨、胁滨的临海低地一带,建立了火柴、橡胶、纺纱、造船等工厂。市街从兵库港周围向东面的神户车站延伸,车站附近出现新型市街,并逐渐发展为市中心。1910年人口增至38.7万。1911年以后,通过实施“耕地整理法”、“城市计划法”和修山阳铁路等,促使新生田川以东冲积扇地区实现了城市化。1939年全市人口超过100.6万,市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到西神户的垂水区和东神户的住吉川流域一带,并向北延伸至六甲山南麓的低缓坡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沿海市街遭受破坏,1945年人口下降到43.4万。战后经济恢复快,港口贸易和工业迅速发展,市区范围继续扩大,人口再度激增。1980年工业产值占全国的 1.1%。主要工业部门以食品、钢铁、机械为主,次为橡胶制品、电机和运输机械(造船为主)等。工厂集中于大阪湾沿岸填海而成的“人造地”上。以凑川尻的川崎滨、和田岬为中心(造船、车辆、电机和制粉工业),并向神户港东面旧生田川附近小野滨、胁滨一带发展(炼钢、制糖等工业),形成东、西神户临海工业地带,为阪神工业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主体部分位于和田岬和旧生田川的扇形海面,为天然良港。北有六甲山脉横亘,挡住春秋盛行的北风;西有和田岬阻挡,形成自然防波屏障;港内主要航道有足够的宽度和水深;海底底质软硬适宜,便于装设浮标、船舶投锚以及海底疏浚。50年代起,经多次分期扩建,港内码头总长已达33公里,各码头的泊位可以同时停靠230艘大船。大批突堤式码头成组布局(即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组突堤码头),其后方多有运河相通。神户所在的关西地方,工商业兴盛,经济实力雄厚,海运量大。有40多条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线,国内航线更密如蛛网。70年代中期以来,入港船只平均每年约10万艘,注册吨位约2亿总吨。1982年,货物吞吐量达1.45亿吨,居日本首位。外航商船多,输出额等于输入额的2.5倍。输出以合成纤维制品、金属制品及家用电器为主。输入多为轻工业原料与食品。集装箱运输也很发达。
        


  市内平地少,港口与市街布局在沿海带状地区。1981年3月,在新港突堤以外的海中,建成第一个人工岛(港岛),面积约4.4平方公里。岛上已完成12个集装箱泊位和16个外贸班轮泊位工程。港岛与新港码头和市区神户有大桥相通;岛上还设有公园和游乐园等,成为神户著名的旅游胜地,被称为“海上文化都区”。第二个人工岛(六甲岛)正在建设中,面积5.8平方公里。全市划分成8个区,中央区为市中心,是行政和经济中枢,县政府、市政府、工商贸易中心、外国人馆、神户华侨总会等都设于此。山阳铁路干线两侧为商业区。各铁路线南部、大阪湾沿岸及湾中填海造陆区为海港码头和工业区;北部为住宅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2: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