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特勒效应 |
释义 | Yang-Tele xiaoying 杨-特勒效应(卷名:物理学) Jahn-Teller effect 1937年H.A.杨和E.特勒两人首次从理论上证明:各种非线链结构的分子,其基态如为简并态(克喇末简并除外,它是指奇数个电子的体系,在不加外磁场的情况下,任一能级都是偶数重简并的,即至少是二重简并的。这种简并是由于时间反演的对称性引起的)。均应产生畸变,即原设想的对称性应降低,同时原来简并的基态发生分裂。后来不少人对杨-特勒效应作了实验的和理论的细致分析。在固体中,如果有Mn2+、Cr2+、…等离子处于氧八面体配位集团的中心,则因阳离子基态的简并分裂,分子的位形结构从立方对称畸变成с/ɑ厵1的四方对称。在温度较高时,热扰动使各个TrO4(Tr代表过渡元素)的畸变取向不一致,且随时间无规地变动,这种现象称为杨-特勒动力学效应。当温度足够低时,с轴取一致的方向,晶体的对称性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杨-特勒合作效应所导致的相娈,常略写作CJTE,此相变温度记作 TD。如果过渡族离子(例如Mn2+)在晶体中部分被Al3+或Mg2+所代替,则TD下降;替代离子的百分比过大时CJTE相变便不能出现。早期观察到这种相变的晶体为含过渡族离子的尖晶石类,如CuCrO4、FeV2O4 以及 Mn3O4等,其 TD 各不相等,均在102~104K的范围内,畸变度|с-ɑ|/ɑ 约0.1~0.2。60年代在含稀土金属(Re)的ReVO4一类晶体中也发现有这种现象,其中钒可代以砷或磷,其TD数值分布在3~30K的范围内,而畸变度只有0.02,但这种晶体的透明度高,极易观察到它由对称性为D4h的单轴晶体变为对称性为D2h的双轴晶体的相变。引起杨-特勒合作效应相变的对称破缺的运动模式为声频支软模的“凝聚”(见软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