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牙骨器鉴定
释义 yaguqi jianding
牙骨器鉴定(卷名:文物 博物馆)
Appraisal of Ivory and Bone Objects
  对古代牙骨器皿进行质料、名称、时代、真伪的辨别,并确定其价值。兽牙、兽骨制器,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当时所制的器物,主要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饰物和器物的附属装饰。考古材料证明,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骨器磨制技术。在全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几乎都有骨器出土,有的骨器上还雕刻有生动的纹饰。
  骨卜源于原始宗教,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有卜骨,江苏龙山文化遗址出土有卜骨、卜甲。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卜骨、卜甲和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卜甲、卜骨上多有刻辞,主要是王室占卜、记事的文字。
  甲骨伪刻文字,起源于清末安阳出土甲骨刻辞之后。作伪者大多在出土的无字或少字甲骨上伪刻或增刻文字,早期伪刻者文字多,正倒不分或胡乱拼凑,文理不通,中后期伪刻者则改变方法,或按真迹刻录,或编造整句卜辞,因作伪者熟悉甲骨文字,所以文字多能通读,此需从文字刀法及字口新旧辨识。总之,既是作伪,必有破绽,只要在鉴定中不断积累经验,细心观察、比较,伪迹不难识别。
  象牙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宁阳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地,发现有象牙梳、象牙琮和象牙雕筒。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蚕纹象牙杯,制作精细。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嵌松石兽面凤纹象牙杯,高30.3厘米,纹饰繁缛,极为罕见。河南陕县上村岭春秋虢国墓出土的象牙鞘铜剑,剑鞘用整块象牙雕成,鞘身有细密精致的蟠螭纹,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这些标准器,反映了各个时期象牙雕刻的特点,是鉴定工作必须熟悉和掌握的。唐代的象牙器,除流传下来的牙笏外,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唐代红、白镂牙尺,是从中国传入的。上海博物馆藏白镂牙尺,十分精美。这些唐代象牙尺刻有禽兽、花草或亭台建筑纹饰,线条活泼流畅,细如毫发,显示出唐代牙雕的高度艺术水平。明代象牙雕刻多随材料原状成形,俗称“随形”。多做人物、花卉,间有山水,刀工简练,强而有力。清代象牙雕刻,刀工较前复杂,作工精细规矩,山水人物均有一定章法,且多题诗署款,虽属雕刻,却有画风。近代象牙雕刻,细巧玲珑,造型新颖。作品有仿旧一种,不及前人。
  象牙雕刻按地域来说,北京牙雕多为立体,刀工精细,刀法圆润,造型比较生动。广东地区气候较为湿润,牙身很少干裂,以雕制多层象牙球而著名,一般认为刀工虽粗,但外观玲珑,使人观之有流动感。
  牙骨器的鉴定除掌握上述各时代风格和技艺特点外,还应了解各种器皿的质料。象牙表面光滑,平剖有直线条纹,断面有交叉线纹。象牙制品与骨制品相比,象牙有纵横交叉人字形纹,粗细不等,骨制品看不出纹理。象牙雕刻的人物、鸟兽大都是圆身,地子较平,无骨眼,骨制品因料小,制品多为扁圆形,地子高低不平,骨眼十分明显。塑料制品与象牙器相比,塑料制品无纹路,纵有纹路,也不交叉,且粗细一致,大的器物也无象牙圆心。牛角有多种颜色,纹理粗细不一,而且有螺旋纹。明清以来多用牛角雕刻工艺品,清代制品有人物、花插、图章、鼻烟壶等。海象牙俗称虬角,多染作绿色,细洁不如象牙。角的外部有一层象牙质皮,中心呈脑髓状,断面无牙纹。虬角制品有鼻烟壶、烟碟、扇股、耳环等。犀角色褐,间有黑红色,角有粗纹丝,底部有小沙眼,形似蜂窝,纹丝为直线形,互不粘连。犀角的圆身有一深沟,底部凹进部分凸出一条岗,俗称“天沟地岗”。犀角多产非洲、南亚一些国家,用犀角制器,以明代为盛,有杯、盘、人物、花卉饰品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4: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