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湖北大鼓
释义 hubei dɑgu
湖北大鼓(卷名:戏曲 曲艺)
  湖北地方曲种。1949年以前流行于湖北省武汉、孝感、黄冈等地区。原称鼓书、打鼓京腔、说善书。1950年以后流行湖北全省,改名湖北大鼓。相传湖北大鼓渊源于清咸丰年间由河南光州流入湖北的一种北方鼓词。从艺人师承关系来看,可追溯到清道光末年。当时北方鼓书艺人丁海洲(艺名丁铁板)由山东到武汉卖艺,传授黄玉山等 5个弟子,逐渐改以湖北语音说唱。鼓书艺人分为南路、北路两个流派。南路以湖北语音说唱,以云板代替钢镰击节,将大鼓换为小鼓,影响较大。北路只流行在毗邻河南的大悟、应山地区,仍以北方语音演唱,使用大鼓、钢镰击节。湖北大鼓的唱腔以〔四平调〕为基本曲调。它是在本地区广泛流行的〔喝喝腔〕、〔高跷调〕、〔采莲船调〕等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化的曲调,在调式、板式、旋律、结构等方面都体现了鄂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的风格。曲调平稳朴实,既能叙事,又能抒情。可根据不同内容、情绪的需要,变化成为〔慢四平〕、〔快四平〕、〔四平悲腔〕、〔四平数板〕、〔四平快流水板〕、〔紧板急腔〕、〔诙谐腔〕等十几个不同板式、不同情绪的唱腔。演唱者过去只以鼓板击节,没有弦乐伴奏,1958年以后,在演唱短段新曲目的时候,开始以二胡、三弦等为乐器伴奏。但在演唱长篇、中篇书目时仍不用弦乐伴奏。湖北大鼓早期有一个演唱善书的阶段,内容有《宣讲大全》、《宣讲集要》和二十四孝故事之类。后来发展为演唱历史故事及公案、武侠一类书目,长篇有《封神》、《三国》、《水浒》、《七侠五义》、《响马传》等;中篇有《三请樊梨花》、《十二寡妇征西》、《杨门女将》等;短篇有《孟姜女》、《木兰从军》、《审财神》等,还有一些幽默风趣的小书帽。反映当代生活的短篇曲目有《迷路记》、《亲生儿子闹洞房》、《丰收场上》等100余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