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代铅釉陶器
释义 Handai qianyou taoqi
汉代铅釉陶器(卷名:文物 博物馆)
Plumbic-glazed Pottery of the Han Dynasty
  表面施铅釉的陶器。约在西汉中期出现。东汉很盛行。除中原关中地区以外,西至甘肃,北达长城地带,东到山东沿海,南到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均有出土。器物种类有鼎、壶、盒、盘、耳杯、尊、博山炉、仓、灶、井、水碓、磨、灯、陶树、猪圈、狗舍、鸡笼、楼阁、池塘、碉楼、各种人物和动物形象。用普通陶土作胎,多作红陶颜色。以轮制、手制、模制、粘接等手法成型。以雕刻、堆塑、模印和粘贴等工艺作装饰。纹饰有弦纹、水波纹、连环纹和植物树木、人物舞蹈以及龙、虎、朱雀、猴、熊、小鸟、云气等。内容活泼,线条流利,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气势宏伟。表面施釉,釉色有深绿、浅绿、赭色、黄釉色、酱褐色等。有单色釉,也有复色釉。釉层清澈明亮,光泽平滑照人。烧成温度在800 ℃左右,胎釉一次烧成。釉陶能在低温中烧成,主要原因是釉中配有大量的铅。以东汉釉陶为例,经测定,釉的化学组成为:SiO2,33.88%;Al2O3,6.20%;Fe2O3,2.31%;PbO,46.89%;CuO,1.26%。绿釉陶埋藏地下经氧化作用,在釉面产生沉积物,到一定厚度时对光线有干涉作用,发出银光。银色层主要是Pb、Si、Al,少量Mg、Cu、Ca,微量Fe、Ag、Ti、Bi、Sn等。就是这些物质对光线的干涉作用产生出银色光泽,有人称为银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