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汤晓丹 |
释义 | Tɑng Xiɑodɑn 汤晓丹(1910~ )(卷名:电影) 中国电影导演。生于福建省华安县。幼年侨居海外,自幼对绘画、电影产生兴趣。10岁随父母回国。1928年在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1929年到上海,结识了沈西苓、许幸之等人,开始在上海为一些报刊写稿和画漫画,并参加一些电影活动。1931年加入天一影片公司,任电影美工设计师。在拍摄粤剧影片《白金龙》时,导演生病,汤晓丹升任导演。影片在南洋放映,颇受观众欢迎。1933年编导故事片《飞絮》和《飘零》,奠定了电影导演的基础。1935年去香港,专门从事粤语影片创作。到1937年前,他先后为上海艺华影业有限公司、大观影片公司、南粤影片公司编导或导演了《糊涂外公》、《翻天覆地》、《金屋十二钗》、《时势造英雄》、《花开富贵》等影片。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创作了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粤语影片《上海火线后》、《小广东》和《民族的吼声》,对粤语影片的进步起一定的作用。1942年,香港沦陷,辗转到重庆。1945年在中国电影制片厂导演了影片《警魂歌》。1947年, 在中央电影摄影场二厂和三厂,1948年,连续导演了《天堂春梦》和《甦凤记》,有力地揭露了重庆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社会黑暗。在艺术上反映出生动朴素的导演风格。1949年导演了《万象回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汤晓丹进一步发挥了艺术才能,创作题材颇为广泛,导演了《不夜城》(1957)、《卧龙湖》(1958)、《钢铁世家》(1959)、《祖国啊,母亲》(1975)、《傲蕾·一兰》(1976)等。特别是战争题材的影片,使他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电影导演之一。其中著名的有《胜利重逢》(1951)、《南征北战》(1952)、《渡江侦察记》(1954)、《红日》(1963)等。这些影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宏伟的历史场面,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歌颂了伟大的解放战争,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形像。80年代以来,他致力于历史和传记片。1981年导演的影片《南昌起义》(见彩图),在银幕上再现了周恩来、 朱德、 贺龙、李立三、叶挺、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像,真实记录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成为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较好的影片。1983年导演的影片《廖仲恺》(见彩图),塑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廖仲恺的崇高形像,是一部具有文献性的传记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