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苏绣
释义 Suxiu
苏绣(卷名:轻工)
Suzhou embroidery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生产中心的传统手工丝线刺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沿革  春秋时期,吴国(位于今江苏、安徽、浙江,建都苏州)在迎送使节的礼仪中就有人身着绣衣。1981年,在江苏高邮的西汉广陵王刘胥夫人(公元前135~前85)墓内出土一件刺绣棺椁罩,上面以辫子股针法绣有流云、卷草花卉、鸟禽等图案。三国时期,苏州一带“妇人为绮靡之饰”,“绣衣黼黻(花纹,白与黑称黼,黑与青称黻),转相仿效”。宋代,苏绣在艺术上已趋成熟。在品种上,除刺绣经帙等日用品外,还出现了刺绣“普贤像”等欣赏品。1956年,在修葺宋代苏州虎丘塔的过程中,发现4块残缺的刺绣经帙,上面运用铺针、接针等针法绣制荷花、菱花图案和“捨”字。1978年,在苏州瑞光塔内也发现宋代刺绣经帙,上面运用缠针、接针等针法绣制花草图案。南宋时苏州城内出现绣线巷、滚绣巷、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是刺绣商号、作坊集中之处。明代,宫廷在苏州设置织染局,下设绣作。在苏州郊区木渎、唯亭、陆墓、横塘等地,民间刺绣也有很大发展,当时有“家家养蚕,户户刺绣”之说。明代苏绣已形成精细、雅洁的地方风格。清代,苏州商品刺绣发达,城内绣庄林立,最盛时期达150多家,并成立了“云华”、“锦文”等绣业公所(行会),一时被称为绣市。20世纪初,苏绣艺术家沈寿在继承传统刺绣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绘画、摄影等艺术讲究光影的特长,创造了仿真绣,使人物绣像更加生动传神。30年代初,江苏省丹阳县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杨守玉借鉴西洋绘画的手法首创乱针绣,丰富了苏绣的艺术表现力。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州市相继成立了苏州刺绣研究所、苏州刺绣厂、吴县刺绣总厂等,在继承传统苏绣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使苏绣得到更蓬勃的发展。苏绣艺术家金静芬在提高苏绣艺术,传授技艺,培养艺徒等方面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50年代以来,徐昭青等设计了70多件苏绣精品,被选为国家级礼品,并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顾文霞、李娥英等。100多名苏绣艺术家出国表演刺绣技艺。
  品种  苏绣的欣赏品主要有屏风、挂屏、台屏、册页等,它又分为闺阁绣和商品绣。闺阁绣在古代都为闺阁名媛绣制而自用,大多以画家的国画为绣稿,运针以线条长短参差、调色和顺的擞和针和套针为主,色彩和谐,作为书房、闺阁内的陈设品。商品绣的绣稿出于民间画工之手,构图匀称而丰满,绣工比较粗放,运用平套、抢针、打子等针法,装饰性强,产品大多作为喜庆、寿辰的馈赠礼品。苏绣的日用品有被面、靠垫、绣衣、鞋面、荷包、扇套、床挂件、枕套、台毯、床罩等几十种。
  按针法和技法分,苏绣有平绣、乱针绣、打子绣、精微绣(规格较小、绣制精细的绣品)、双面绣等。双面绣是苏绣的主要品种。它是在上下一次运针的过程中,产生正反两面的图案、针法和色彩完全相同的艺术效果,可供两面观赏,集中体现了苏绣的高超技艺。其代表作品有“小猫”、“金鱼”等,曾先后在波兰第56届波兹南(Poznań)国际博览会(1984)、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ловдив)国际博览会(1986)获金奖。双面绣“小猫”的毛丝和眼睛的用线,最细的为一根丝线的1/48股,并根据毛丝的生长规律、猫的动态和色彩要求,运用了多种针法。20世纪60年代来,又发展了双面异色绣和双面三异绣。
  技艺特色  苏绣在技艺上针法丰富,绣工精细,擘丝细如游丝,构图工整精美。苏绣的针法约有9大类40多种,且各具特色。欣赏品的主要针法有散套针、乱针、施针、打子、戳纱等。日用品主要针法有平套针、齐针、抢针、刻鳞针等。但是,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因为一幅绣品往往要运用多种针法才能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苏绣的特点可概括为平、齐、细、密、匀、光、和、顺8个字。平是绣面平服、熨贴;齐是轮廓边缘和针脚整齐;细是针工精细;密是丝线排列既细又密;匀是粗细适宜,疏密相称;光是光彩夺目;和是配色合度;顺是丝理圆转自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