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科隆 |
释义 | Kelong 科隆(卷名:世界地理) K╂ln 联邦德国第三大城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莱茵河及东西欧陆上交通要道和历史上宗教徒朝圣要道的交点。东南距波恩38公里。大部分坐落在莱茵河左岸平原,海拔64米,面积405.2平方公里。人口 93.24万(1984)。公元50年该城为罗马皇帝克劳狄的妹妹克劳迪斯的出生地,取名“科隆尼亚·克劳迪斯·阿格里皮娜”,简称“科隆”。795 年被定为威斯特法伦大主教驻地。1201年辟为自由市。因居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冲,遂发展成为东西欧贸易中心和中世纪德国的最大城市。19世纪中叶后,随鲁尔煤田开发和铁路修建,工商业发展更为迅速。城市人口由1871年的20.2万增至1905年的53.7万。马克思曾在此创办《新莱茵报》。1922年后成为德国第三大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严重破坏,战后恢复并向莱茵河左岸扩展,现在是莱茵-鲁尔城市群中最大城市。 纺织、制革等传统工业发展较早,19世纪后期成为制造业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输油管通达,建立起现代化的石油化工等工业,成为一个工业部门齐全、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工业城市,有汽车、炼油、化工、电子、金属加工、精密机械、食品、纺织等部门。褐煤开采规模居国内首位。第三产业发达,从业人数占全市职工人数60%以上。联邦德国重要金融中心,市内大银行、大公司云集。联邦德国交通枢纽之一。国际铁路线交会点。莱茵河重要河港,年货物吞吐量1000余万吨。火车货运值及邮件投递量居全国首位。距市中心20余公里的科隆-波恩机场设备先进,是该市和联邦德国首都波恩的空中门户,每年空运旅客达200万人次以上。莱茵河上有8座现代化大桥,沟通两岸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线。高压输电线通鲁尔区各大电厂。输油管通往鹿特丹及威廉港。 市内有科隆大学(1388年建)等多所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有以收藏科隆派绘画和东方艺术品的博物馆。有哥特式的科隆大教堂、古城墙等古建筑。音乐演出终年不断。每年举行规模盛大的狂欢节。多公园、绿地和体育场,市北有动植物园。 市区分老城、新城两部分。老城位于莱茵河畔,是行政和文化区。老城以外为新城,是工、商业聚集之处。市区外围有众多的卫星城镇,组成东西延伸的科隆城市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