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鸟纲(化石) |
释义 | niao gang (huashi) 鸟纲(化石)(卷名:生物学) Aves(fossil) 在脊椎动物中鸟纲的化石比较稀少,已发现绝灭种近1000个和约1000余种现生鸟类的化石。 侏罗纪的鸟类 鸟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侏罗世(距今约1.4亿年)。古鸟亚纲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是迄今为止侏罗纪发现的唯一鸟类(北美发现的Laopteryx可能是一种爬行动物的化石)。从已发现的标本可以清楚的看到始祖鸟具有羽毛;后足对趾型;腕掌骨和跗蹠骨愈合;骨盘结构、锁骨、喙部、下颌关节方式以及眼等许多特征与鸟类相似。始祖鸟具槽生齿,有具尾椎的长尾;脊椎双凹型;前翅掌指骨游离并具爪;脑、胸骨、肋骨及后肢等特征又与爬行类接近(见彩图)。所以始祖鸟被认为是爬行动物与鸟类之间的中间环节。 ![]() 白垩纪的有齿鸟类 除始祖鸟外的其他鸟类全属于新鸟亚纲,其身体结构与现在的鸟类更为接近,其中白垩纪的一些口中具糟生齿的鸟类,构成齿颌超目,包括黄昏鸟目及鱼鸟目。黄昏鸟目可以黄昏鸟为代表,黄昏鸟(Hesperornis)体长约1.8米,胸骨无龙骨突,后肢强健,适于潜水和游泳。其外形可能与现在相似(图1)。 ![]() 白垩纪的无齿鸟类 新鸟亚纲其余成员的口中均不具有真正的牙齿。从白垩纪开始出现,在始新世开始繁荣,共34目。鸟类学家对楔翼超目及古颌超目的建立有不同意见。 近年来在白垩纪地层中又发现一些已绝灭的不具牙齿的鸟类化石,但大都比较零散。这些新颌鸟类有4个目。近鸡鸟目 (Caenognathiformes)发现于加拿大艾伯塔省晚白垩世地层,1940年被定名为近鸡鸟(Caenognathus),1971年又报道了第二个种,这一目与鸡形目、雁形目关系较密切。戈壁鸟目(Gobipterygiformes)发现于蒙古戈壁省的晚白垩世地层,1974年定名为戈壁鸟(Gobipteryx),推测可能是平胸类的早期代表。1981年根据在南美晚白垩世地层采集的部分鸟化石,建立了反鸟属(Enantior-nis),并认为它在进化及分类上应处于齿颌超目与古鸟亚纲之间,建立了反鸟目(Enantiorniformes)。1982年在蒙古又发现一个新的早白垩世鸟化石──傍鸟(Ambi-ornis),并建立新的傍鸟目(Ambiorniformes),指出它有可能是最早的突胸鸟类,和鸮形目较接近。1984年在中国甘肃省玉门市附近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鸟类化石,被命名为甘肃鸟 (Gansus;图2) ![]() 新生代的鸟类化石 第三纪最早期 化石记录较少,始新世和渐新世突胸类有较大发展,平胸鸟只有鸵鸟目和隆鸟目开始出现,目前已发现近40个已绝灭科的化石。第四纪是鸟类极繁盛的时期。大多数现生种都来源于这个时期。 平胸类 现在分布于南半球,但是隆鸟类和鸵鸟类的代表在始新世见于中东及欧洲。现生鸵鸟属(Struthio)的化石曾发现于摩尔达维亚的中新统和广泛发现于中国、蒙古、欧洲和非洲的上新统和更新统。现生种(Struthiocamelus)的化石则见于蒙古、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的更新统。 骨齿鸟类 在较晚地质时期,在新颌鸟类中也有一些鸟的颌上具有骨质突起,它们是发现于始新世~上新世的骨齿鸟类(图3), ![]() 鸟类的起源 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鸟类起源于爬行纲初龙次亚纲槽齿目中的假鳄亚目。派克鳄(Euparkia)是发现于南非下三叠统的小型假鳄类,身长约1米,具长尾。其骨骼中空,后肢稍长于前肢。它们可能是从在树栖生活时,象飞蜥或鼯鼠那样在枝叉间跳跃(有利爪、分离的指和反转的足趾为证)而向飞翔演化;也可能象某些走禽那样,从以双足在地面上奔跑而逐渐演化为鸟类。近年又有鸟类的直接祖先是一种小型恐龙的意见(奥斯特罗姆,1967),认为由假鳄类演化为恐龙中的虚骨龙类,然后再进一步演化为始祖鸟,而演变为新鸟类。更有人主张将恐龙类及鸟类组成一个独立的新纲(贝内特和达尔泽利,1973;多德森,1973、1974)。但也有人认为鸟类的祖先可能要出现得更早,始祖鸟只是鸟类进化中的一个侧支,但这种意见的直接证据不多。 中国的鸟类化石 过去中国的鸟类化石除甘肃鸟外还有发现于周口店北京猿人地点的中更新世地层及内蒙古萨拉乌苏晚更新世地层的现生鸟类的化石。此外就是在华北广泛分布的鸵鸟蛋化石。1975年杨钟健曾记述了1962年采自青海泽库茶卡的鸟类羽毛印痕化石。1976年以来,在山东临朐山旺的中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层中连续发现了保存较好的鸟类化石。其中山旺山东鸟(Shan-dongornis shanwanensis)为保存相当完整的骨架印痕,其胃部尚有磨光的石英颗粒。据叶祥奎研究认为山东鸟属鸡形目雉科。同样属于雉科的还有硕大临朐鸟 (Lin-quornisis gigantis),该化石仅一侧的肱、尺、桡骨和两后肢比较完整,其余躯干骨均散落无法辨认。雁形目鸭科的硅藻中国河鸭(Sinanas diatomas)和鹤形目秧鸡科的秀丽杨氏鸟 (Youngornis gracilis)均为保存相当完整的骨架化石。山旺化石产地以其丰富的昆虫、脊椎动物、植物化石著称于世,现在经国务院批准为化石保护区(见彩图)。河南淅川始新世地层中也发现过鸟类化石。 ![]() ![]() ![]() ![]() ![]() ![]() ![]() ![]() 周口店第一地点的鸟类化石,1935年寿振黄作了简单报道,后经侯连海研究计有9目19科48属62种之多。其他如萨拉乌苏、泗洪等地也有较多鸟类化石被发现和研究。 ![]() ![]()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