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守仁
释义 Wang Shouren
王守仁 (1472~1528)(卷名:心理学)

  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人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王守仁主张“天下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传习录》上)说山中的花只有人感觉到它时才存在;天没有人的“灵明”就无人“仰它高”;人死了,天地万物也就破灭了。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他还认为心和身没有差别,“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人的认识是天赋的:“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同上)学是为了“明其心”,“良知不由见闻而有”;相反,“闻日博而心日外,识益广而伪益增”(《书王天宇卷》)。他根本排斥了感性认识,其认识途径是“致良知”。他还倡导“知行合一”说,认为“知即行”,把“知”和“行”等同起来。这是错误的。他对儿童心理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这在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如认为“大抵儿童子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全书》卷二)。因而他反对“鞭挞绳缚”,主张“顺导其志意,调整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以达“自然日长日化”(《训蒙大意示教谈刘伯颂等》)。他还主张,“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中)。他主张在诵读时要“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教约》)。其中渗透着美育心理和德育心理的思想。王守仁的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他的心理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传习录》之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