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肉桂
释义 rougui
肉桂(卷名:生物学)
Cinnamomum cassia
  樟科樟属的1种。原产中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为多。印度、老挝、越南至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其中越南的清化桂品质尤佳,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
  本种为常绿中等高大乔木。树皮灰褐色,老树皮即桂皮厚达1.3厘米,与叶均有特殊的香气。幼枝扁四棱形,被褐色微柔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长圆形至近披针形,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宽楔形,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苍白色,密被细微柔毛,横脉极密;叶柄粗壮,密被微柔毛。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具总梗,三级分枝,分枝末端为3花的聚伞花序。花白色,花被两面密被毛;能育雄蕊9,排成3轮,花药4室,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花粉粒无萌发孔,圆球形,薄外壁,具刺状突起;子房近球形,花柱略长于子房,柱头头状。果椭圆形,成熟时紫黑色;果托浅杯状,边缘有线齿。染色体基数x=12(见图)。


  肉桂为一重要经济植物。枝、叶、果实、花梗可提桂油,桂油为合成桂皮酸等重要香料及化妆品的原料,亦供巧克力及香烟配料,药用作矫臭剂、驱风剂、刺激性芳香剂等, 并有防腐作用。 桂油的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和乙酸桂皮酯(cinnamylacetate),此外尚含少量的水杨醛(salicylic aldehyde)、桂皮酸(cinnamic acid)、水杨酸 (salicylic acid)、苯甲酸(benzoicacid)、香兰素 (vanillin)、苯甲醛 (benzaldehyde)以及乙酸苯内酯(phenyl-propyl acetate),入药因部位不同, 药材名称不同,树皮称肉桂,枝条横切后称桂枝,嫩枝称桂尖,叶柄称桂芋等,果托称桂盅,果实称桂丁,初结的果称桂花或桂芽。肉桂尚可分为筒桂(又称通桂或官桂,为圆筒形,常由5~6年生幼树剥制)、企边桂(两侧向内卷,常由10年生肉桂树剥制)和板桂(老树干皮剥制)。肉桂功能温中补肾、散寒止痛,治腰膝冷痛、虚寒胃痛、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泻、受寒闭经。桂枝功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治外感风寒、肩臂肢节酸痛;桂枝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抗菌作用。桂子可治虚寒胃痛。此外叶尚可研粉,供制薰香原料。
  肉桂可用播种繁殖,每年2~3月间采收种子,采后去掉果肉,洗净杂质,立即直播。肉桂是亚热带树种,喜多雾潮湿的环境,怕强烈阳光直射,常适生于东北坡向,在阳坡的植物,受日光强烈照射,往往有死亡现象,栽培时宜应注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3: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