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里昂惕夫反论
释义 Li'ɑngtifu fɑnlun
里昂惕夫反论(卷名: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
Leontief paradox
  美国经济学家W.W.里昂惕夫提出的关于国际贸易结构的一个不可解释的结论。即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反常现象。又称里昂惕夫之谜。
  1953年里昂惕夫在费城的美国哲学协会上宣读了题为《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的重新检验》的论文。论文根据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材料,归纳为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定了“投入-产出表”,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其中的一个结论性统计表为:


  在表中,美国出口品所需的资本比进口替代品约少16%,出口品所需劳动比进口替代品约多7~8%。对此,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平均每百万美元的出口与国内生产等量的进口替代品相比较,在出口中包含较少的资本和略多的劳动,故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为基础。即美国进行对外贸易目的在于节约其资本而处理过剩的劳动。他指出,过去广泛流行的美国经济的特征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是资本相对有余而劳动相对短缺的看法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里昂惕夫的这个结论与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完全相反。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一国必然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丰饶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一时轰动西方学术界,称之为“要素稀少性定理中的里昂惕夫反论”。
  后来,里昂惕夫根据1951年的材料,对1947年的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和修正,在1956年提出了第二个研究报告,题为《生产要素比例与美国贸易结构的进一步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仍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所占有的资本高于美国出口品约6%,如把投入-产出系数中的资本替代也考虑在内,则高出17.57%。里昂惕夫反论依然成立。
  为解开里昂惕夫反论,西方学术界提出了一些解释,如劳动效率说、消费偏向说、贸易壁垒干扰说、人力资本说和美国经济延伸说等,力图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这一反常现象,但截至90年代初仍未找到一个能为经济学界共同接受的解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