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降水 |
释义 | jiangshui 降水(卷名:地理学) precipitation 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各种水,包括液态水、固态水和凝结水等。又称大气降水。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霰以及地表的各种凝结水。水平气流在林区的凝结水称水平降水。中国现有降水量观测系列最长的在北京,始于1757年。1949年后中国降水观测站网点迅速增加。 形成 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气压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水汽分子在云滴表面上的凝聚,大小云滴在不断运动中的合并,使云滴不断凝结(或凝华)而增大。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最后降至地面。 人工降雨是根据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的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使云滴迅速凝结、合并增大,形成降水。 计量和分布 降水量是用在不透水的平面上所形成的水层来计量的,单位为毫米。常用雨量器、自记雨量计,近年来也用遥测法来进行测量。固体降水量,是指固体降水融化后水层的深度值。中国日降水量时制采用北京标准时,并以8时为日分界。在水文研究中,降水过程的观测用自记雨量计,雨量器则主要用于定时分段观测。由雨量站测得的雨量值,只代表某一点或较小范围内的降水情况,称点雨量。在水文学中常利用点雨量推算整个流域或某特定水文区的平均降雨量(又称面雨量)。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的方法很多,比较简便的有加权平均法和等值线法等。 加权平均法(垂直平方法或泰森多边形法)常用于流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具体方法是在流域图上将各雨量站用直线连成一些三角网,对各边作垂直平分线,连结构成一些多边形,每个多边形内都含有一个雨量站,假设每个站的雨量可以代表该多边形面积内的平均降水量,则全流域上降水量的平均值(塣)为: 式中xi为雨量站的雨量,单位为毫米;fi为该雨量站所在多边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F为所计算的流域总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 各测点控制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称各雨量站的权重,故塣即加权平均降水量。 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常用降水量等值线地图表示,由图也可量算流域平均降水量。世界年降水量一般分布情况是由赤道向南、北渐趋减少。过了副热带高压带往南、北又趋增多。过盛行西风带后降水量又趋减少,两极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见气候)。 研究意义 大气降水是地表淡水的主要来源。与人类关系特别密切的淡水量很少,因有蒸发、降水等过程,才使淡水成为可更新的资源。全球平均的降水周期较短,约11天,故能确保淡水资源的补给。但是,在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与年内分配不均匀,往往形成各地的旱涝兄害,为此努力探明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