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雁门关
释义 Yɑnmen Guɑn
雁门关(卷名:军事)
  中国古代著名关口。位于今山西省代县西北20公里、勾(句)注山上。勾注山东西横亘,峰峦环绕,路狭谷深,形势险要。因两峰夹峙,其形如门,飞雁出其间,故名。雁门关东有紫荆、倒马之险,西有宁武、偏头之固,北通大同,南达太原,为南北交通要冲,与勾注山共为山西省北部之屏垣,人称“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将军苏意率军屯守勾注,据险设卡,以防匈奴。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时,雁门关始见记载,称西陉关,即古雁门关。唐广明元年(880),沙陀部落(居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湖以东地区)逾雁门关,直逼太原。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契丹王率10万辽兵攻打雁门关,宋代名将杨业凭勾注、雁门之险,大破契丹。元时,古雁门关渐废。明洪武七年(1374),在古雁门关关址东南约5公里处重建雁门关,并沿勾注山筑长城、建堡寨,雁门关遂成长城的重要关口。关城周长2里余,傍山就险。关外筑大石墙 3道,小石墙25道,使雄关更加险固。现雁门关已失关隘作用。今有太(原)大(同)公路从关城西侧通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