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文档案
释义 jinwen dang'an
金文档案(卷名:图书馆学 情报学 档案学)
archives on bronze objects
  中国古代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期及两周。金文又称铭文。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青铜冶铸工艺达到了全盛阶段,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并成为象征统治者社会地位、政治权力的"重器",每每遇有重大事件,都要作器勒铭,珍藏宗庙,以期"子子孙孙永宝用"。
  金文档案的内容包括纪念先祖、记述战功、册命赏赐、誓盟订约等多方面。如《利铭》 (4行32字)是近年发现的西周最早关于周武王伐商的史实记述;《大盂鼎铭》(19行291字)记载了西周早期康王时,贵族盂因征伐西北强族鬼方有功而受康王册命赏赐的史实 (见彩图);《史墙盘铭》(18行 284字)是微史家族中的墙为颂扬其先祖功德、并祈求多福的纪念文字;《散氏盘铭》(又称夨《人盘铭》,19行 357字)是西周中晚期散国与夨国因战争纠纷而划定田界的一份双方信守的契约;《毛公鼎铭》(32行 497字)是西周晚期宣王告诫毛公的一篇完整的册命,是西周时期铭词最长者。此外,《大豐铭》(76字)、《大克鼎铭》(290字)、《曶鼎铭》(403字)、《虢季子白盘铭 》(111字)以及战国时期的《鄂君启节铭》(车节铭150字、舟节铭165字)、也都是极其珍贵而重要的金文档案材料。
  


        


  《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故金文档案以记述祭祀先祖与征伐赏赐为最多。在西周时期,金文档案多形成于周王室及其臣僚;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权的衰落和诸侯卿大夫势力的上升,他们也都形成有自己的金文档案。西周时期的金文档案大都是在浇铸之前,即将铭文反刻于器物内范上,随器物浇铸而成,春秋以后,刻铭开始出现。战国时期的《中山王鼎铭》(469字) 就是刻铭于鼎盖和鼎腹上的。不少铭文都记有铸器和有关事件的时间。文字书写无定式。
  据粗略统计,出土的有铭文的青铜器已多达万件以上,从文献角度统称为金文文献,其中许多则属于金文档案范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3: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