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魏源
释义 Wei Yuɑn
魏源(1794~1857)(卷名:经济学)

  中国清代地主阶级主张革新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曾两入陶澍(1779~1839)之幕,协助筹议漕运、票盐、水利等问题,后历任知县、知州。一生著作丰富,主要有《古微堂集》、《圣武记》及《海国图志》等,并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1785~1848)之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见《清经世文编》)。
  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开始发生转变的动荡时代。他的经济思想基本上仍然属于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范畴,但是在他的革新思想中却带有某些资本主义的倾向,具有强烈的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末论  魏源有传统的农本观念,认为在一般情况下,“食先于货”(《圣武记·军储篇一》)。他把农业生产看作“本富”,而以货币财富为“末富”;把“有田富民”(地主)看作国家财富和力量的主要基础,要求政府对之实行保护政策。他虽然重视“本富”,但是对待“末富”,即“无田富民”,并不主张抑制。他在关于漕、盐、矿等方面的论述中,都明显地反映了利商、用商思想。例如,在漕运方面,他主张改河运为海运,改官运为商运,借助海商的力量,革除官运的积弊。在盐政方面,主张改纲行票,轻盐税以敌私等。在鸦片战争时期,他提出在当时的形势下,“货”比“食”更为重要的观点,指出:“语今日缓本急标之法,则货又先于食”(《军储篇一》),这是本末观点的一个新发展。这种思想在当时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的。
  奢俭论  魏源认为俭是美德。但是黜奢崇俭只能在统治者的上层和贫民中提倡,因为上层统治者如果尚奢,就会由于不足而生攘夺;贫苦人民则应该安分守己,不应有过分要求。只有对于富民,才可以容许一定程度的奢侈,因为富民尚奢,可以增加消费,使贫民能够向富民提供更多的劳动产品和服役,从而可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古微堂内集·治篇十四》)。魏源这一观点,多少接触到增加消费对促进生产的作用。
  学习西方的思想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家。为了寻求富国强兵、抵御侵略之道,他继林则徐之后,更明确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叙》)的主张。他认为,首先应学习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即“坚船利炮”。开始他的注意力还只在向西方买进船炮,后来逐渐主张在本国设官办船炮局制造,以摆脱对外洋的依赖。这些官炮局已不是旧式手工业兵器工场,而是效法西方的新式近代工业。它所制造的船械,可以卖给商人。而且除制造船炮以外,还可以制造一些属于民用的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舟等工业产品。这就意味着官炮局,已不单纯是官办军事工业,还包括一部分属于商品生产的民用工业。更为重要的是,魏源提出除官办厂以外还可以允许民办,这实际上已表现出他有要效法西方,发展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的意图。


  对外通商观点  魏源坚决主张严禁鸦片贸易,防止白银外流,但是也坚决反对闭关锁国的保守做法,主张开展正常的对外贸易,以“自修自强”。因此,他认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生产发展和国防的物资都可以允许进口。在出口方面,他主张积极组织丝茶等输出。在《海国图志》中,他还多次提到“补货价”,这实际上已接触到对外贸易中平衡贸易差额的理论。
  货币观点  魏源认为权衡万物轻重的货币,必须是“五行百产之精华”,“天地自然之珍”,即量小值大的珍贵物资。白银恰巧具有这个特质,事实上又久已成为广泛流通的货币,所以货币必然归结为白银。从金属论出发,魏源驳斥了王瑬的无限发行不兑现纸币的“废银行钞”论,指出国家发行货币,应该“一主于便民,而不在于罔利”。滥发纸币,久之必然贬值,物价腾踊,百货滞而不行。他对不兑现纸币,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至于以“官钱为本”的兑现纸币,则认为还是可行的。针对当时货币的流通情况,他建议采取两点措施:一是“采金”,鼓励商民开采银矿,以增加银的来源。二是“更币”,“仿番制以抑番饼”(《圣武记·军储篇三》),即仿效西方铸造银币,以抵制外国银元。魏源这一建议,反映了中国货币由称量货币向计量货币推进的要求,也反映了他力图抵制外国金融掠夺,维护民族利益的愿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