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古时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后汉书·王景传》:“父闳为郡三老。”
❸船工。沈受宏《九龙滩》诗:“长索条分众揽舟,独把操篙付三老。”参见“长年三老”。
❹见“三老五更”。
出处:语词卷 • S • sān • 三
词条 | 三老 |
释义 | 三老 三老(sān lǎo) ❶指上寿、中寿、下寿。《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寿”孔颖达疏:“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又《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❷古时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后汉书·王景传》:“父闳为郡三老。” ❸船工。沈受宏《九龙滩》诗:“长索条分众揽舟,独把操篙付三老。”参见“长年三老”。 ❹见“三老五更”。 出处:语词卷 • S • sān • 三 三老 古时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齐、秦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三老可免除徭役,就地方政事向县令、丞、尉提出建议。东汉明帝时以年老大臣为之,以示孝悌天下。三国、两晋、南北朝多沿其制,少数县、乡亦置,然无定制。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