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道教 • 称谓、教职、教制
词条 | 道官 |
释义 | 道官 道官 中国封建王朝管理道教事务的官吏。起于梁朝,一般由道士充任。金于帅、府置司,正为道录,副为道正,任期三年。明中央设道录司,左右正一二人,左右演法二人,左右至灵二人,左右玄义二人;府设道纪司,都纪、副都纪各一人;州设道正司,道正一人;县设道会司,道会一人。皆设官不给禄。同时设神乐观提点一人,知观一人;龙虎山正一真人一人,法官、赞教、掌书各二人;阁皂山、茅山各灵官一人;太和山提点一人。清袭明制,中央至府、州、县设官名称、人数略同。 出处:宗教卷 • 道教 • 称谓、教职、教制 道官 ❶管理道教事务官员统称。隋代有道观监、丞,后改为玄坛监、丞。唐代置诸寺观监,德宗时又置左、右街功德使,以道士、女冠隶之。宋因设左、右街道录院。元代于地方设道官衙门,路置道录司,州置道正司,县置威仪司,道官分别为道录、道正、道判。明代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道录司,为掌管道教事务之最高机构,隶礼部。道官设左、右正一,左、右演法等,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为之,不给俸。地方府置道纪司,州置道正司,县置道会司,道官分别为都纪、道正、道会,凡道官均给度牒。二十八年,令天下道官赴京考试给牒。清沿明制。宣统三年(1911年)道官事归民政部管辖。 ❷指道士入朝为官或挂衔者。如唐高宗时,叶静能入值翰林,为国子监祭酒。明代道士有大真人、高士等封号,亦有封伯爵者,皆一时宠幸,非常制。清乾隆元年(1736年)授正一真人光禄大夫、妙正真人通议大夫。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