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指作为人应具有的品德、尊严、体面等。如:人格高尚;尊重人格;丧失人格。
❸法律上指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出处:语词卷 • R • rén • 人
词条 | 人格 |
释义 | 人格 人格(rén ɡé) ❶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如:人格化。 ❷指作为人应具有的品德、尊严、体面等。如:人格高尚;尊重人格;丧失人格。 ❸法律上指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出处:语词卷 • R • rén • 人 人格 ⑴ 指作为法律上人的资格。凡具有这种资格的人,就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具有血肉之躯的人格,法人具有法律拟制的人格。 ⑵ 指人格权的客体,即民事主体在人格关系上所体现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包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人身安全等抽象的人格利益,也包括姓名、名称、肖像、名誉、隐私等具体的人格利益。 出处:法学卷 • 民法学 • 人身权 人格(personality) 通常亦称“个性”。个体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品质。是构成个体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包括两个方面,即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人格成为一个整体结构。由于各人的遗传素质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各不相同,使各人之间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各不相同,形成不同的人格,即个别差异。这种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具有某种特点上,而且还表现在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上。 出处:心理卷 • 普通心理学 • 人格 人格 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在群体生活过程中形成并在多数群体成员身上得到体现的人格特点则为社会人格。它既建立在个人人格基础上,又是多数人共同具有的人格特点。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社会心理学 人格 罗马法上指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相当于现代民法中所说的权利能力。“人格”在拉丁语中称caput,原意为头颅,借以说明人格犹如人的头颅那么重要,无头颅者,即无权利能力,就不能在社会上生活。在古罗马时期,人格包括三种权利,即自由权、市民权、家长权。丧失自由权为人格大减等,沦为奴隶,其市民权与家长权也一并丧失;丧失市民权为人格中减等;丧失家长权为人格小减等。 出处:法学卷 • 外国法律史 • 古代与中世纪法 人格 在人格主义哲学中,指具有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一切其他存在的基础。人格主义者将人归结为能进行各种精神活动的统一体,并认为“人”“我”与“人格”是同义词。又主张建立以上帝为主宰的人格的世界体系,认为上帝是最高的人格,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上帝所创造的。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流派 术语 • 人格主义 人格 亦称“个性”。个体一系列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一贯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由遗传、社会、文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与他人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人们特定的人格特征可以预知其工作行为、压力反应和对于情境的情绪反应状态。目前用来刻画人格特征的有两种方法:人格结构法和人格类型法。 出处:管理学卷 • 组织行为学 • 个体心理特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