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全盘西化论
释义
全盘西化论
全盘西化论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中产生的一种思潮。胡适于1929年在《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一文中,正式提出“全盘西化”一词(见英文版《中国基督教年鉴》)。又认为:“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百事不如人”,应“死心蹋地的去学人家”(1930年《介绍我自己的思想》)。1934年,陈序经发表《中国文化的出路》一书,断言:“我们的惟一办法,是全盘接受西化。”胡适又以“充分世界化”的提法,表示“完全赞同陈序经先生的全盘西化论”(1935年《充分世界化和全盘西化》)。
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中国伦理思想史
全盘西化论  主张中国走欧美资本主义道路,全盘西化的政治理论。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代表有胡适、陈序经等人。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志士要求改革,提出“唯泰西是效”的观点。辛亥革命时期,邹容设计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方案,要求“悉准美国办理”。辛亥革命后,胡适表示:“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胡适留学日记》)。这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一些青年学生关于中国前途的一种思考和选择。30年代初,在中国文化出路的讨论中,胡适、陈序经等人全面提出了全盘西化的主张,在广州、北平等地,以《广州民国日报》、《独立评论》等刊物为阵地,就全盘西化问题展开讨论。陈序经在讨论中首先概括出“全盘西化”一词。他写有《中国文化的出路》、《中国西化观》等多种著作,认为中国“样样都不如人”;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已经走上了西化道路,不能不朝西化的方向继续迈进;西洋近代文化的主力——个人主义能够救中国。他的结论是:“彻底的全盘西洋化”是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唯一出路。胡适1929年在《文化的冲突》中也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1935年6月在《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后又觉得“全盘”的提法有语病,“‘全盘’含有百分之一百的意义,而百分之九十九还算不得‘全盘’”。因而特别声明,“全盘西化”就是“充分世界化”,“‘充分’作数量上即是‘尽量’的意思,在精神上即是‘用全力’的意思。”尽管如此,陈序经、胡适的全盘西化论,还是成为否定中国民族文化、推崇西方文化价值观与政治制度的代名词。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