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世民
释义 Li Shimin
李世民(599~649)(卷名:中国文学)
  唐代诗人。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18岁时乘隋末农民大起义之机劝其父举兵反隋。李渊称帝,他任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领兵镇压隋末农民起义军,削平割据势力。武德九年(626)立为太子,继帝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鉴于隋亡的教训,注意休养生息,勤政省刑,颇能任贤纳谏,励精图治。在他统治的20多年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边患消弭,人口增长,史称“贞观之治”。谥文皇帝。
  李世民文武兼擅。即位后置弘文馆,网罗优容文学之士,他自己也“留情坟典,属意篇什”(《贞观政要》卷九引房玄龄语),并对隋末宫体诗风的危害,有所认识。他比较注意诗体的“雅正”,对诗歌提出了“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帝京篇序》)的要求。其咏怀述志之作如《帝京篇》、《登三台言志》、《赐萧瑀》,巡幸田猎之作如《饮马长城窟行》、《经破薛举战地》、《冬狩》等,表现出雄才大略和戒骄惧盈的思想,流露了对贤才的渴求。其中《帝京篇》曾被胡应麟誉为“藻赡精华”的杰作(《诗薮·内编》卷二),《饮马长城窟行》被蒋仲舒称赏为“唐初大雅”(《唐诗广选》卷一引)。名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赐萧瑀》),也极为传诵。其写景之作颇多精巧之语。但也有少数咏物诗格调不高,骨力荏弱,缺乏丈夫气,为宫体诗之余响。总的说来,在唐初诗坛上,他的诗歌雄伟不群,规模宏远,别具一格,堪称“雅丽高朗,顾盼自雄”(清代潘德舆《唐诗评选》)。明代胡震亨说他在唐诗的发展中有着“首辟吟源”(《唐音癸签》卷五)的开创作用,《全唐诗》卷一《太宗皇帝》小传也说:“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
  《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98首,其中6首一作董思恭诗。《全唐诗外编》收佚诗 3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所收李世民诗,有4 首为佚诗(其中一首虽见于《全唐诗》,但仅存中间4句)。《全唐文》收其文7卷。《唐文拾遗》收其文36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