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秀峰
释义 Yɑng Xiufeng
杨秀峰(1897~1983)(卷名:教育)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又名杨秀林,1897年农历正月二十六日生于河北省迁安县杨团堡村,1983年11月10日在北京逝世。杨秀峰1915年毕业于河北省立滦县师范学校。1920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先后在江西省鄱阳中学、河北省立通县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任教。
  1911年辛亥革命后,杨秀峰曾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与进步学生一起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9年赴法留学,次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因参与领导了中国留法学生和华侨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游行示威,被法国反动当局驱逐出境。嗣后,他辗转比利时、德国、英国,参加当地共产党中国语言组工作,并赴苏联学习。
  杨秀峰1934年回国后,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天津河北法商学院任讲师、教授。他在任教期间,向青年学生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自编教材,开设马列主义课程,讲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他以《历史动力学说之检讨》为题,在北师大校刊上发表的学术论著,曾发生了较大的影响。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他站在抗日救国斗争的前列,组织抗日救国团体,被誉为“红色教授”,并因此遭到反动文人的围攻和国民党警察特务的追捕。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秀峰投笔从戎,带领学生深入农村,组建冀西抗日游击队,开创革命根据地,在华北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杨秀峰先后任冀南行政公署主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并领导教育工作,使根据地的教育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创建了河北抗战学院,还曾兼任过冀南行政干部学院院长、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学院院长、晋冀鲁豫边区抗战学院院长,吸收了大量知识分子,为抗日战争造就了一批中坚骨干。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亲自筹建北方大学,为解放战争培养了一批干部。在他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期间,采取了多种措施恢复和发展河北省的教育事业。
  1952年杨秀峰任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1958年高教部与教育部合并为教育部,他任部长、党组书记。他还兼任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副主任。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他在长达14年担任高教部、教育部部长期间,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参与了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贯彻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发展、改革和提高人民教育事业,为逐步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科学知识的建设人才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杨秀峰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培养人才上,他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他恪守教育的科学规律,坚持学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尊重教师,重视贯彻知识分子政策。1961年以后,他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曾先后主持起草了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并在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对教育事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使中国的教育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杨秀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5 5: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