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竺可桢 |
释义 | Zhu Kezhen 竺可桢(1890~1974)(卷名:地理学) ![]() 他为发展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对中国地理学的贡献是:①1921年在东南大学筹建并主持了中国第一个地理系,编著中国高等学校第一部《地理学通论》教材(见图),培养出中国第一批现代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②开创了中国季风、中国气候区划和自然区划、中国历史气候和中国物候等研究,并都有创造性成就。③领导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及其10多个大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队,筹划中国多个地区性和专业性地理研究所。④领导或指导了历次地理学发展规划的制订和中国自然区划工作的开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和《中国自然地理》的编纂工作等。⑤指出中国地理学为生产建设特别是为农业服务的方向,以及地理学在发挥综合性研究特点的同时,要注意部门地理学研究的意见。他的《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论文(1964),开创了联系农作物生产,综合分析光、温度、水三个自然地理因素的先例。他的思想对中国当代地理学有重要的影响。著述270余篇,如《远东台风的新分类》(1924)、《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物候学》(1963,与宛敏渭合著)、《中国近五莽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72)。1979年出版的《竺可桢文集》,旭载了79篇代表作。(见彩图) ![]() ![]() ![]() 参考书目 竺可桢著:《竺可桢文集》,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