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笙 |
释义 | sheng 笙(卷名:音乐 舞蹈) 自由簧管气鸣乐器。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吹管乐器。笙与竽为同一乐器,区别在于音位排列及簧片数目不同,36簧为竽,13~19簧为笙。宋代以后,竽逐渐消逝,笙至今仍广泛用于民族管弦乐队。 历史 笙的起源很早,从殷墟(公元前1401~前1122)出土的甲骨文字中已有“”(竽)的象形文字记载。在春秋战国至汉以前,竽与笙都被视为重要乐器,竽更被重用。《韩非子·内储说》载,齐宣王(公元前342~前324在位)“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可见当时竽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汉唐时期,竽在音乐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只限在宫廷雅乐和接近雅乐的云韵乐中使用。在隋唐燕乐中,竽已经没有地位。宋代以后,只有笙,人们反倒把笙称为竽。唐代出现了义管笙,陈旸《乐书》中记载有:“大乐所传之笙十七簧。旧外设二管不定置,谓之义管,每变均易调则更用之。”所谓义管就是准备临时换用的笙管,可变调。笙有17簧、21簧、24簧和36簧,有圆笙、方笙、加键扩音笙、抱笙、次中音小排笙等。 形制 笙由笙斗、簧片、笙脚、笙苗、笙箍、按音孔等组成。笙斗最早用匏(葫芦)制,到唐朝改为木制,现代则为铜制。簧片最早用竹或苇做成,现用铜制。笙苗用竹管,可容右手食指插入。17簧D调笙的音位见下图: 笙的发声是当手指按闭音孔时,笙苗内的空气柱和簧片发生耦合振动,引起发声。音的高低与簧片上簧舌的长短及响眼位置的高低两者的配合有关。响眼以下的管长确定空气柱的振动长度,其固有频率与簧片频率相合时才产生共鸣。按孔起破坏空气柱振动长度的作用,因此不按闭音孔就不发音。簧舌越短,位置越低,则音越高,反之音越低。 演奏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能同时吹奏几个音,不但能吹奏四度、五度、八度等传统和音,还能吹奏三和弦、七和弦以及较复杂的和弦,使发音更为丰满。笙的演奏技法有打音、呼打、颤指、历音、滑音、二声部演奏技法等;口中技巧有单吐、双吐、三吐、腹颤音、嘟噜、呼舌、锯气等。它不但能独奏、重奏,也能在合奏中起到组合作用。笙的独奏曲有《凤凰展翅》、《晋调》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