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振西
释义 Gao Zhenxi
高振西(1907~  )(卷名:文物 博物馆)

  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博物馆学家。河南荥阳人。生于1907年7月7日。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后留校任教,并负责地质陈列工作。1937~1949年,在前中央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技士、技正。其间曾被借调到福建省地质土壤调查所任技正兼地质课课长,并创建了该省地质土壤陈列室。1943年又受李四光教授之聘,兼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50年代初期起,主持筹建了地质部地质博物馆(现名中国地质博物馆)。后长期担任该馆馆长、总工程师,亲自主持和参加了馆内的总体布局、标本采集、陈列设计、展品布置、科学研究、对外讲课等一系列业务技术活动。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地质博物馆名誉馆长、《地球》杂志主编。
  高振西长期从事地层、区域地质等领域的调查和研究。对北京、南京、福建、广西、湖北等地的基础地质和应用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甚大。1931年,与高平、熊永先赴河北省蓟县 (今属天津市) 进行地质调查,发现和研究了震旦系,1934年发表论文《华北震旦系地层》,建立了中国北方震旦系的标准剖面。此剖面所在地被列为第一个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高振西对福建省的二叠纪地层系统及地质构造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1942年发表的 《福建之山脉水系及海岸》 论文突破了传统上关于福建地区是下降海岸的观点,提出了中国东南海岸“曾为下降,后为上升”的见解,得到了地质界的赞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发表了《试论中国陆相白垩纪地层与石油之生成》、《浙江武义一带萤石矿的若干规律》(与潘江合作)、《北京西山的地理范围和地质构造特征》等论文,其中对中国陆相生油理论和浙江中生代火山岩系中的萤石矿床的形成规律具有创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