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牛 |
释义 | huangniu 黄牛(卷名:农业) yellow cattle 中国固有的普通牛种。其在中国的饲养头数在大家畜中或牛类中均居首位,饲养地区几遍布全国。在农区主要作役用,半农半牧区役乳兼用,牧区则乳肉兼用。 性状和类型 黄牛被毛以黄色为最多,品种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红棕色和黑色等。头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圆形。体质粗壮,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蹄质坚实。其体形和性能上因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可分为3大类型。 北方黄牛 数量最多,分布于华北、东北及西北各地,以蒙古牛、延边牛、 复州牛、 哈萨克牛等较著名。以肩峰低、垂皮少为主要特征。体型一般较中原黄牛小,乳房较其他黄牛发达。 由于终年放牧和当地气候寒冷,皮厚毛粗,骨骼粗壮,体质结实,能耐粗耐寒。主要用于水旱耕作和挽曳。 中原黄牛 最优良的黄牛类型。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各省,包括甘肃东南部、陕西关中、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山东和河北南部的广大平原地区,以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和晋南牛等最著名。其他如郏县红牛、冀南牛、渤海黑牛等也属之。体型大,强壮有力,皮薄毛细。肩峰发育中等。结构匀称,肌肉发达。挽力较大,肉用性能也好。 南方黄牛 分布于东南,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各省和陕西南部,包括巴山牛、雷琼牛、台湾牛等品种。以肩峰高、垂皮大为主要特征。体型较小,四肢强健。被毛多黄、褐色,有光泽;唯鼻镜、蹄、角多呈黑色。性温驯,耐热、耐粗饲,具有抗蜱及焦虫病能力。其最大挽力也可达体重的70~90%,行动敏捷,适于山区放牧和水田耕作。 饲养和品种改良 饲养方法大致可分为舍饲、半舍饲和放牧 3种。山区的南方黄牛基本上全年放牧,仅在农忙使役时加喂精料或粗料。北方草原地区的北方黄牛也以放牧为主,只在冬季枯草季节实行半舍饲,补饲干草。中原黄牛多为栓系舍饲,定时定量饲喂,农忙季节补喂精料。母牛在妊娠后期减轻使役,加喂精料,分娩前、后半月至1月停止使役。 在品种改良方面,中国对黄牛采用杂交方法进行改良,已育成新品种三河牛。用兼用型短角牛改良蒙古牛育成的草原红牛,在以放牧为主的条件下,平均产奶量达到2000千克以上,比蒙古牛提高3~5倍;产肉量提高40~60%;肥育的阉牛,屠宰率为53~58%。用瑞士褐牛和含有瑞士褐牛基因的阿拉托乌公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育成的新疆褐牛,在以舍饲为主、结合放牧的条件下,平均产奶量可达2800多千克,乳脂率4%;阉牛的屠宰率可达47~5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