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岳区1943年秋季反扫荡
释义 Beiyuequ 1943 Niɑn Qiuji Fɑn Sɑodɑng
北岳区1943年秋季反“扫荡”(卷名:军事)
Autumn Counter-Campaign against “Mopping Up” in Beiyue Region, 1943
  1943年秋,日军华北方面军在抽兵增援太平洋战场之前,为确实控制占领区,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9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日伪军4万余人,采取长途奔袭与分进合击战术,向八路军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进犯。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萧克、代政治委员程子华,率领北岳区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及雁北指挥司令部所属部队,共4万余人,民兵18万余人,采取敌进我进,内线与外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抗击日伪军的“扫荡”。
  9月16日,日军第26、第63、第110师团和步兵第63旅团、独立混成第3旅团主力及伪治安军6个团,分别由灵丘、保定、石家庄、盂县、五台出动,向北岳区腹地进犯,至18日,各路日伪军占领了松山、蛟潭庄、唐梅等要点。晋察冀军区为避免与优势的日军作战,主动放弃阜平县城,以1/3的兵力,适时转移到外线和日军侧翼作战;以2/3的兵力在内线,其中有少数部队以营、连为单位,同民兵、游击队结合,广泛开展地雷战、麻雀战,迟滞、消耗、疲惫日军。9月下旬,日伪军侵入根据地中心区后,实行重点“清剿”。25日,日军3000余人,合围驻神仙山的晋察冀边区政府、军区后方机关和部队,第3军分区第42团,在骑兵团、第2团和雁北指挥司令部所属第6团的配合下,凭险据守,毙伤日伪军200余人,将其击退。29日,侵入阜平空城的日伪军,到处遭到八路军部队和民兵既设地雷的大量杀伤后,仓皇退出,转向城南庄等地“清剿”。10月1~15日,在青虚山、银坊等地“清剿”的日伪军,也遭到沉重打击。与此同时,军区外线部队在侯党伏击日军,歼30余人,并一度袭入望都、行唐县城和定县车站,攻克上陈驿等据点10余处,迫使日军从“扫荡”的部队中抽出3000余人回防。10月中旬,日伪军集中9000余人,分散在滹沱河、沙河、唐河两岸抢掠粮食,破坏秋收。军区集中主力于10月17日~11月上旬,连续在三岔、营里、旦里等地打击抢粮的日伪军,掩护与帮助群众抢收了大部分粮食,并完成了抢耕抢种。同时,外线部队在武装工作队配合下,袭扰保定、浑源等13座城镇,攻克陈侯等大小据点70余处,有力地配合了内线部队抢收抢种的斗争。11月中旬,日伪军分批撤退,在撤退中以反转奔袭的手段,合击仙湾、罗家湾等地的军区机关和部队。此时,军区集中力量,以奇袭、伏击和运用地雷战的战法,大量歼灭撤退的日伪军。22日,攻克上社,歼其60余人;12月5日,在曹庄台伏击日军,毙伤90余人;10~15日,撤退的日伪军就触发地雷270余枚,伤亡300余人。15日,日伪军全部撤出根据地,反“扫荡”战役结束。


  日军在3个月的“扫荡”中,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了多起惨案,仅在阜平的平阳、易县的寨头、井陉的黑水坪3个村镇,用活埋、开膛等野蛮手段,惨杀民众2000多人。这次反“扫荡”作战,共歼灭日伪军9400余人。作战中涌现出战斗英雄邓世军、民兵爆炸英雄李勇、拥军模范戎冠秀、崔洛唐等英模人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