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心理卷 • 法制心理学
词条 | 供述障碍 |
释义 | 供述障碍 供述障碍(confession obstacle) 阻碍犯罪人或犯罪嫌疑人作出真实和完整供述的各种因素。供述障碍存在和起作用,影响犯罪人或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述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从犯罪人或犯罪嫌疑人意识水平来看,供述障碍可分为两种:(1) 有意识的供述障碍,指明确意识到其内容的供述障碍。多产生于犯罪人或犯罪嫌疑人为逃避罪责的主观故意。如自认为能蒙混过关、逃避打击的侥幸心理,害怕供述罪行后会受到惩罚的畏惧心理,以及由于不相信法律、政策,或“破罐破摔”的抗拒对立情绪等;(2) 无意识的供述障碍,指没有明确意识到其存在的供述障碍,如犯罪人或嫌疑人的动机性遗忘,由于作案时的焦虑、紧张造成的认知错误等。从犯罪人或犯罪嫌疑人的生理方面来看,供述障碍可分为两种:(1) 心理性供述障碍,包括上述有意识的供述障碍和无意识的供述障碍;(2) 生理性供述障碍,它是由于身体的疾病或异常的生理状态所造成的供述障碍,如色盲造成的认知错误,身体疾病造成的记忆减退,身体的过分强壮或弱小造成的感知错误等。从犯罪人或犯罪嫌疑人供述障碍的来源来看,供述障碍可分为两种:(1) 个人性供述障碍,它是由个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造成的,上述各种供述障碍大多属于这种供述障碍的范围;(2) 社会性供述障碍,它是犯罪人或犯罪嫌疑人从社会或他人方面加以考虑而产生的供述障碍,如考虑如实供述会影响家人的生活和个人的声誉,或出于义气,自己承担罪责以开脱同案人的罪责,或轻信他人的教唆而拒不供认。 出处:心理卷 • 法制心理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