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T • tián • 田
词条 | 田赋 |
释义 | 田赋 田赋(tián fù) 我国封建时代的土地税。《后汉书·章帝纪》:“诏以上林池籞田赋与贫人。” 出处:语词卷 • T • tián • 田 田赋 中国历代对田地征收的税。春秋中期后,田地渐变为私产,产生向臣属土地征收的谷物税。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是征田赋之始。秦汉魏晋南北朝,田赋称田租。唐有田租和地税;实行两税法后,田租及庸、调并入地税和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宋将唐户税与斛斗(地税)都按田亩征收,赋额增加。田赋名始此。元地、丁征米粟,称税粮。明中叶行一条鞭法,徭役、土贡等逐渐折征银两,并入田赋。清初又陆续将各项杂征并入田赋,雍正时,摊丁入地,地丁合一,田赋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出处:经济卷 • 经济史 • 中国经济史 • 财政与赋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